佛山“千亿镇街”持续扩容,镇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广东“千亿镇街”持续扩容,佛山南海桂城街道宣布2024年GDP突破944亿元,距“千亿镇街”仅一步之遥。佛山镇域经济体发达,以狮山镇为代表,多个镇街拥有主导产业,展现梯度培育千亿镇街的基础。佛山通过提高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促进区域整体发展,实现均衡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实习生庞卓咏、侯若琳佛山报道
广东“千亿镇街”持续扩容。继东莞长安镇成为全国第六个、全省第三个“千亿镇”,松山湖迈入“千亿园区”后,佛山南海桂城街道宣布,2024年GDP已突破944亿元,距“千亿镇街”仅一步之遥。这些“种子选手”的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镇域经济产业突围与空间重构提供了更多注解。
观察我国镇域经济,佛山是极具代表性的样本。佛山镇域经济体发达,前两个千亿镇均出自佛山,狮山镇是全国首个GDP破千亿元的建制镇。在“2024镇域经济500强”研究报告中,佛山有13个镇入选百强。佛山每个镇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为梯度培育千亿镇街打下坚实基础。
佛山于2023年部署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冲刺“千亿镇街”。这四个镇街分别是南海、禅城、顺德、高明四个区的中心城区,这反映出佛山解题“镇域经济”的新思路:提高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以点带面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五区各有着力点,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全市均衡发展;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径,强化产业、文化等多元根基,增强发展韧性。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千亿体量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应坚持质量为核心导向,推动经济“做强做优”。这需充分激发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破解低附加值困境,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中国近3万个镇街的版图上,“千亿俱乐部”成员并不多,能跻身其中,都有独特优势。长安镇是“手机小镇”,孕育出OPPO、vivo两大巨头,电子信息产业是其经济增长引擎。狮山和北滘突破“千亿大关”的关键也在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优势产业集群。北滘镇拥有美的及3000多家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打造了占全国15%份额的家电产业集群。狮山镇依托一汽-大众项目,构建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跨越千亿门槛后,头部镇街在夯实传统制造业根基的同时,依托本地创新生态开辟“第二战场”。狮山围绕“两高四新”产业体系,打造了超千亿的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集群。北滘则加快布局高能级载体和功能性平台,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
佛山的镇域经济已从单一产业规模扩张转向多产业生态协同共荣。桂城、祖庙、大良和荷城作为第二批“千亿镇街”种子选手,其冲刺思路和表现备受关注。桂城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凸显,2024年引入多个企业总部,推动总部项目竣工。祖庙街道聚焦文旅消费与现代服务业升级,签约多个超亿元项目。荷城街道在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发力,引进大量项目,投资额大幅增长。大良街道加速数字融创生态圈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陈鸿宇指出,在千亿镇街打造过程中,需经济主体释放创造力、想象力,政府创造优质营商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镇街要实现跃升,需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核心,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破解同质化内卷,推动产能优化与价值跃升,同时强化品牌化运作,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镇街间的竞争已从GDP规模比拼转向创新浓度、生态质量、治理效能等多元指标较量。在此背景下,佛山千亿镇街“种子选手”继续创新思路,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径,厚植产业、文化等根基,锻造发展韧性,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
以桂城为例,过去十几年,桂城凭借千灯湖模式成功跻身湾区四大“超级街道”。如今,桂城土地开发强度突破红线,发展空间受限。桂城选择将人文经济嵌入发展基因,构建“城产人文”融合生态,推动人才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成为破解土地约束、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最新发布的《人文桂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人文力量推动发展逻辑之变,围绕人的需求,加快润城、强产、惠民、善治四大进阶,汇聚城市发展动力。祖庙街道则基于岭南文化禀赋,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活力街区,运营“佛山古镇”品牌,聚焦平台建设、商圈消费品质升级,千年文脉正转化为现代产业动能。
丁力表示,作为区域中心的镇街,应依托文旅、金融等差异化定位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协同放大规模效应,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构筑竞争优势,发挥中心节点的辐射效能,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尽管发展路径各异,但桂城和祖庙都展现出突破资源约束的共性路径:桂城通过“三湖联动”构建中央活力区,祖庙借城市更新激活存量空间;桂城以人文要素重塑产城关系,祖庙以文化赋能升级消费能级;两者作为行政、文化中枢,强化现代服务、金融创新等核心功能,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从桂城的“人文经济”到祖庙的“古镇焕新”,佛山千亿镇街“种子选手”证明,当镇域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提优提质,找准特色定位、激活禀赋价值,就能在有限土地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