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商协会再启自律调查,4家农商行涉嫌操纵国债市场价格
AI导读:
交易商协会对江苏4家农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涉嫌操纵国债市场价格、利益输送。中小银行加大债券配置力度,农商行成“债市大户”,但面临监管关注和风险。
继今年4月对6家中小金融机构涉嫌代持等违规行为进行自律调查后,交易商协会再次对江苏4家农商银行展开自律调查。此次调查源于交易商协会近日监测发现,这4家农商银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其中一家被调查的农商银行初步自查显示,相关交易均经过正常询价,但因交易量大,目前仍在进一步自查中。另一家农商行相关人士也透露,事发突然,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自2023年以来,中小银行面临信贷投放不及大行、息差收窄、负债成本高等多重压力,因此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力度,导致“大行放贷、小行买债”成为银行机构分化的标签。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依旧未改,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更是积极涌入现券市场,成为最活跃的买盘力量。然而,农商行对长债的追逐行为也屡受监管关注。
交易商协会发布消息称,常熟农商行、江南农商行、昆山农商行、苏州农商行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协会已对上述4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此外,今年以来,我国中长期债券价格持续上涨,“债牛”特点明显,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在二级市场加大了购债力度,特别是在国债方面。
今年4月,交易商协会就曾对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涉嫌违规代持、出借债券账户等行为进行自律调查。回溯至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央行为防止农商行超长端持债过于集中并滋生利率风险,专门调研了农商行参与债市情况。交易商协会发布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23)》也显示,违规代持、利益输送等交易领域违规行为是严查的重点。
农商行成为“债市大户”也有其“不得已”的困境。近两年,为支持实体经济,国有大行加大信贷投放,市场进一步下沉,而中小银行信贷投放难度增加。在息差收窄压力和资产荒下,增加债券投资成为中小银行资产配置的主流。然而,长债交易拥挤,机构追捧不断推动长债收益率下行,持仓风险不断累积。为防范风险,部分省份农商行今年多次收到属地监管部门的指导。
近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要求辖内农商行关注长债持仓风险,在国有大行卖出长债期间,不要大规模增加债券仓位。同时,央行也多次提示长端利率走低的风险,并有意出手引导国债长端利率回归合意区间。7月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8月5日,银行间长期国债收益率再现历史新低,但尾盘时快速上行,走出了一个“V”形反转,8月6日延续了8月5日的尾盘行情。市场消息称,近两日的反转行情是由于央行窗口指导国有大行卖出国债。在8月5日的二级市场交易中,呈现“大行卖出、小行买入”的格局。然而,前述江苏省内农商行被要求在大行大规模卖出国债期间,不要大规模买入。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配债积极性能否持续,兴证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当前经济修复进程仍然偏慢,资产端的改善可能是慢变量,难以在短期内对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行买债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但监管对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行资产端行为的影响可能值得关注。按照当前监管要求,农商行应将业务重心放在信贷主业,并确保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保持适当比例,后续农商行等机构债券投资规模可能受到监管限制。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