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3日,深圳市发布四大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先锋城市建设及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旨在引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预计到2026年,深圳将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3月3日,深圳市正式发布四大“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以及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这些举措反映出深圳在人工智能2.0阶段引领全球的决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的吴海峰博士指出,深圳的政策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从2D向3D层面拓展,利用深圳的工业优势,以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为起点,发展更智能、更具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专家也认为,深圳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务实举措,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深圳将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产品,在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应用场景。重点品类包括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等。

同时,《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高盛研究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25年从研发阶段步入量产阶段,到2035年释放38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规模。

深圳本土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优必选已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探索群体智能进化,这将推进新型工业化范式跃迁。此外,《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深圳还计划构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到2027年,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

(SEO关键词:人工智能、深圳、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