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25:5G-A与AI深度融合引领科技潮流
AI导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吸引了全球2700多家企业参展。本次大会以“融合·连接·创造”为主题,聚焦AI与5G-A深度融合等前沿技术。中国科技企业参展数量增加近两成,展示了多样化的“5G-A×AI”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
3月3日,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称“MWC2025”)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作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大会以“融合·连接·创造”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700多家顶尖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参展。这些企业将围绕AI与通信技术融合、5G-A、物联网(IoT)创新应用等领域,展示最前沿的技术与创新产品,并深入探讨移动通信行业的未来趋势。
本次大会,共有344家中国科技企业参展MWC2025,参展数量比2024年增加近两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通讯、荣耀、小米等中国企业均设立了展位,并发布了重磅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AI与5G-A的深度融合以及AI在终端设备、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成为本届大会的展示及发布重点。
5G-A与AI深度融合备受瞩目
中国通信企业带来了多样化的“5G-A×AI”解决方案。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业内巨头也纷纷聚焦“5G-A×AI”,认为两者的深度融合将释放出巨大潜能,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为展区展示了业界首个“AI-Centric 5G-A架构”,并推出了全系列、全场景的5G-AA产品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运营商构建以AI为核心的5G-A网络。
华为董事杨超斌表示:“应用场景裂变和技术的演进,为ICT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其在带宽、时延、覆盖、运维运营等维度实现全方位突破。”3月3日,华为在MWC2025上举办了产品与解决方案发布会,发布了以AI为中心的网络解决方案(AI-Centric Network)。
中兴通讯近年来积极推动连接与AI的融合创新,推出了一站式端到端AI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全栈智算基础设施,涵盖液冷数据中心、智算服务器、通算服务器等,可灵活满足多场景的算力网络建设需求。
中国电信设立了“AI+基础设施”“星辰·基础大模型”“星辰·行业大模型”“AI低空经济”“AI家庭”五大展区,现场展示了20余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中国联通则携手华为举办创新发展研讨会,全方位展示AI创新成果。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指出,AI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通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中国移动已率先在多个运维场景实现了L4级高阶自智。这一进展不仅提升了网络运营效率,也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5G-A和AI的碰撞,将引发新一波‘化学反应’。我们提出了‘移动AI时代’的新观点,网络将更加智能,无论是to B还是to C,都将有更多应用场景涌现。”
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强调,中国移动将勇担“基础设施提供者、场景应用汇聚者、技术算法驱动者、智能生态构建者”的角色,推动AI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快从规则性任务执行向创造性作业突破,让AI在更多领域发挥价值。
AI技术全面渗透终端产品
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中国手机厂商携旗舰级终端产品亮相,并展示了在AI领域的最新突破。小米在大会上发布了最新的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和新能源汽车Su7 Ultra,其中小米15 Ultra首次引入了AI智能功能,支持AI绘画和AI生文。
荣耀也在MWC2025开幕前夕举办了“荣耀阿尔法战略及AI技术发布会”,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100亿美元构建全球AI终端生态,实现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何飚表示:“‘AI+’时代正加速到来。AI智能体成为信息服务新入口,通过整合社会全量知识,为各类场景、复杂任务提供专家级、个性化服务。嵌入AI智能体的智能终端、智能网联车、智能家庭机器人,将引领信息消费新潮流,重构‘人、车、家’交互方式。”
折叠屏产品依然是本次MWC2025上的明星展品,华为展示了全球首个商用的三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OPPO带来了折叠新品OPPO Find N5,中兴通讯展示了nubia Flip2小折叠新机。
此外,AI眼镜也备受瞩目。魅族展出了新一代的StarV Air 2 AR智能眼镜,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台,同比增长26%,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在AI时代,算力及数据存储需求爆炸式增长。华为数据存储发布了新一代OceanStor存储产品,涵盖多种产品形态。江波龙也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存储产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