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进入8月后,我国大中型银行启用新的存款利率,经过五轮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挥别“2字头”时代。银行为减缓息差下行压力,采取多项措施,包括调降存款利率。息差保卫战进入关键期,上市银行将面临严峻考验。

进入8月后,我国大中型银行(涵盖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正式启用了新的存款利率机制。经过五轮存款利率下调,大中型银行的中长期存款(包括三年期、五年期)已全面挥别“2字头”(即2%及以上)时代,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以往用以吸引储户的高息“3字头”利率也已难见踪影。

息差下行已成为银行业内的共识,各银行为减缓息差下行的压力,纷纷采取了不同措施。其中,管控并降低付息成本、增提风险拨备、多维度压降业务成本以及“量价平衡”投放资产,成为了稳定息差的主要手段。而降低付息成本则是最迫切的任务,因此,调降存款利率成为了LPR调降后银行不得不采取的直接手段。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券商中国记者对18家大中型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已普遍降至0.15%。在定期存款方面,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均有所下调。具体来看,一年期定存利率最低为1.35%,由五大行及招商银行执行;两年期定存利率分布在1.45%—1.7%区间;三年期定存利率最低为1.75%,同样由五大行及招商银行执行;而五年期定存利率最低为1.8%,也是由这六大行及招商银行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较小的几家股份行,如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在相同定存品种上给出的利率相对较高。此外,随着大中型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以往能够给出高息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也普遍下调了存款利率,且下调幅度较大,部分银行甚至达到了80个基点。

对于此轮存款利率下调,兴业证券进行了估算,认为这将使A股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上升1.19个基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将分别提升1.35个基点、0.68个基点、1.27个基点、1.5个基点。然而,这一效果将更多在2025年体现。随着半年报放榜在即,银行前四次存款利率调降的叠加效果也将逐渐显现。

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更是环比下降15个基点至1.54%,创历史新低。而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平均净息差也均低于警戒水平。因此,下调存款利率对于减缓银行负债端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存款定期化”对付息率的推高作用也是银行几轮下调定期存款的原因之一。

多家银行在2023年年报及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将持续面临规模增长与成本管控两方面的压力,并纷纷采取措施拓展稳定的低成本存款。这些措施加上前四轮存款利率调降的叠加作用,将使上市银行的息差保卫战、付息率压降战面临严峻考验。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