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成为重点。数字经济时代,民营企业需抓住机遇,实现数智化转型。本文专访了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探讨数智赋能民营经济的路径与挑战。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比重提升至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扩大至92%以上。在此背景下,推动数量巨大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数字经济时代,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数智化转型,成为新的焦点。

  继2月17日备受关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举行之后,2月24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会议围绕如何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民营企业应如何改变传统思维实现产业升级,以及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就业结构和技能要求带来的新变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

  杨志明长期投身于劳动保障、农民工领域等相关研究,积极推动劳动就业和农民工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他认为,数智赋能民营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高质量发展需要数智化创新。

  “数字经济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杨志明表示,一批“头部企业”正在形成数智赋能民营经济的支柱力量,推动“资源民企”“产业民企”向“数字民企”“智慧民企”跃升。

  面对当前经济回升中多种冲击叠加的挑战,杨志明认为,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需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的互促共进。同时,民营企业应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数智赋能的技术创新,推进工业互联网的产智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就业市场方面,杨志明指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聚集。随着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的兴起,技能人才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因此,要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数智化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

  

  对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带来的就业结构和技能要求的新变化,杨志明认为,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转变、供给的转变以及新生代投身新业态的趋势上。他建议,要大规模、多层次开发技能人才,提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让掌握高技术技能的大批优秀“蓝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杨志明还强调了数智人才集成式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因地制宜打造AI人才的“强磁场”,构筑数字经济创业、创新的人才新高地,加快数据要素聚集的环境创新,为民营经济数智赋能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