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在最新《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力度颇大的严控开支措施,包括公务员冻薪、削减编制等,旨在通过财政整合计划稳定财务状况。同时,港府寻求增加收入渠道,并积极投入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和微电子研发,以应对结构性财政赤字。

为应对连年财政赤字,香港在最新发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力度空前的严控开支措施,旨在通过财政整合计划稳定财务状况。

2月2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揭晓了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核心内容包含三大板块:严格管控公共开支、善用政府资源及适度开源。其中,公务员薪酬成为重点调整对象。

在强化财政整合的背景下,港府首先向公务员“开刀”,提出2025/26财政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及区议会人员薪资冻结。未来两个财政年度,公务员编制将逐年缩减2%,预计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削减约10000个职位。

“冻薪”即暂停加薪,这一决定打破了香港公务员历年提薪的传统。此前,在“高薪养廉”制度下,公务员薪酬每年上调,如2024/25年度,各级别公务员薪酬上调3%,涉及约90亿港元开支。

香港公务员薪酬曾五次“冻薪”,分别在SARS非典、2008年金融海啸及新冠疫情期间,而此次“冻薪”力度堪称近年来最大。

自2021/22财政年度起,港府已维持公务员编制零增长,编制规模从约19.6万个降至19.1万个,实际人数为17.2万人。公务员薪酬占政府经营开支的25.98%,是财政开支的重要部分。

陈茂波表示,冻薪决策基于多方面考量:香港经济持续增长,市民收入增加,劳工市场偏紧,未来仍有加薪空间;同时,港府需有计划地逐年削减政府开支。

根据规划,未来四年港府开支将削减7%,计划在两年内恢复经营账目平衡,之后实现盈余。此外,所有政府部门未来三个财政年度内需每年减少2%的开支。

为达成节流目标,各部门推出相应措施,如教育局取消2500港元学生津贴,劳工及福利局调整长者乘车优惠等。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分析指出,此次控制成本力度空前,背后反映出港府对财政赤字性质判断的转变,从暂时性问题升级为结构性问题。

夏乐认为,疫情放开初期,港府将财政赤字归咎于疫情,措施调整有限。但经过两年观察,港府意识到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如旅游业复苏成果有限。

作为小型外向经济体,香港面临地缘政局不稳、贸易摩擦加剧、环球利率高企等挑战,导致结构性财政赤字。经历连续六年赤字后,香港财政储备由逾1.1万亿港元跌至6000亿余港元。

陈茂波解释称,过去几年应对疫情的大规模逆周期措施及内外因素影响,导致资产市场相关收入远逊预期,继续录得较大赤字。国际地缘政局干扰贸易、供应链、资金流和投资市场情绪,相对高息环境持续抑制本地资产价格。

2024年香港GDP同比增长2.5%,其中私人消费开支下跌0.6%,港府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在2%-3%之间。夏乐指出,地缘政治紧张或加剧,香港资产价格将持续受压,如港股、房地产对利率敏感,这是财政状况好转的挑战。

为增加收入,港府增设人才及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费,上调签证费,并提高飞机乘客离境税。同时,港府积极探讨规范篮球博彩活动,预计每年可带来至少15至20亿港元额外博彩税收。

在新兴产业方面,港府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促进人工智能研发及成果转化。此外,香港已投入超过1500亿港元在科创企业上,微电子研发院中试线将于2025年内组装,2026年投入运营。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创科发展和经济扩容的新载体。港府将通过公私营合作等形式加速发展,适度加大发债规模,用于基建发展。未来几年,相关工程将陆续展开,政府基本工程开支将进入高峰期。

港府表示,相关未偿还债务与GDP比率在可接受水平。然而,新兴产业投入短期内难以创收,创科投入及北部都会区收益需在未来几年体现。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