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提升,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关键
AI导读:
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可控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多位专家呼吁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夏宾)当前,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正稳步上升,产业链布局已较为完备,涵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然而,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仍存在差距。
近期,多位业界和学界专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以市场为导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确保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安全可控的核心。信创产品作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独立自主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驱动智慧时代产业变革的重要装备。
目前,信创工作在政务、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已进入常态化,意味着信创开始规模化应用于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影响中国关键行业数字化软件升级的整体布局。
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信息技术产品供应链成熟度专委会秘书长李冬认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既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也反映需求方的需求。广泛的市场需求有助于引导资源配置,是构建自主可控信息产业体系的关键。
“我们作为市场和应用方,技术创新需在市场中验证。市场化的应用是推动自主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有效途径。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有利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李冬强调。
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良好的市场环境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公平竞争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核心,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业界学界采访显示,当前中国信创产业上下游企业间存在单打独斗和不良竞争,过分强调单一生态产业体系,给现代化体系带来隐患,影响产业安全供应链韧性和行业竞争力。应倡导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竞争,保证产业链完整多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整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开放融合的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冬指出,实现公平竞争环境需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如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防止大企业滥用市场资源扰乱市场。同时,从信息技术产品和产业来看,需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丰富产业链生态,形成强大、全面、精准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此外,应加强引导和监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合,形成协同效应,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从技术角度看,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工信部信创工委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先华表示,应确保“多元化发展”。他举例,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史上,IBM公开PC技术,促进全球个人计算机设备技术蓬勃发展。我们应保留火种,丰富产业链,这对产业链的安全性、韧性、技术发展有积极作用。
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产业蓬勃发展,对信创产业有何启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郭御风指出,产业发展源于创新驱动,构建产业体系需通过创新推动技术和产品进步,这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重视应用驱动,无论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技术,最终需与应用结合,切实利好经济生活。信创产业同样需瞄准应用驱动,实现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