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独立市场要素,2024年检察机关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案件数量上升。检察机关加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司法保护,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提升办案人员专业素养。

2月25日,全国两会前夕,《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专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宫鸣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独立市场要素参与市场建设,2024年1—11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上升6.9%、10.9%。

宫鸣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呈现出新特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增多、分布领域广;侵犯著作权犯罪从单品侵权向批量侵权转变;侵犯商标权犯罪从商品商标向服务商标领域扩张;作案方式从低端仿制向高技术手段升级。2025年,检察机关将依法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

宫鸣分享了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效,包括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上升、加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其中,检察机关成功办理了一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芯片技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通过技术调查官突破专业壁垒,提起公诉并促成和解。

此外,检察机关还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筑牢民生安全防线。同时,落实“一案四查”机制,统筹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最高检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新特点,宫鸣表示,检察机关将依法有效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突出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同时,建立知识产权检察技术调查官制度,提升办案人员专业素养。

在识别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方面,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扩大监督线索来源,对恶意注册、囤积商标、滥用诉权等突出问题进行惩治。此外,检察机关还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损害商业信誉、虚假广告等犯罪行为,促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对于2025年知识产权检察的重点工作,宫鸣表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精准开展知识产权民事监督,做实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稳妥规范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质效。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