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企业出海:产业链协同探寻海外新机遇
AI导读:
中国环境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迎来出海机遇,但多位企业家指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以把握海外市场空间。文章介绍了环境企业出海的现状、挑战及成功案例,并强调长期规划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全球化浪潮下,海外市场为中国环境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多位环境企业家和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中国环境企业出海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环境企业应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以把握海外市场的广阔空间。
28日召开的2025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聚焦“拓展环境产业增量市场,探寻海外新机遇”。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环境产业正面临传统基建市场饱和、技术转化效能不足等挑战,国际竞争加剧促使产业加速升级。因此,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成为环境企业的新选择。
近年来,环境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北控水务中标塞尔维亚污水处理EPC项目、中信环境技术中标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项目等。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环境企业的实力,也为中国环境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
李其林强调,环境企业出海方式多样,包括供应商合作、投资建设及海外并购等。尽管出海热度不断上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量还不够大。因此,环境企业需要在海外市场上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金科环境董事长张慧春也认为,环保行业过去出海企业并不多,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环境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然而,这只是趋势的开始,尚未形成强大力量。
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分享了北控水务出海的经验。自2008年起,北控水务经历了资本出海、技术和产品出海等阶段,逐步在海外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同时,北控水务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本地化运营,为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兰环保董事长葛芳表示,中国环境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树立信心,不低价竞争,而是通过宣传和推广帮助当地建立规则和标准。他强调,全球市场对中国环境企业出海持欢迎态度,为中国环境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益普索中国董事长兼CEO刘立丰指出,全球ESG概念加速落地,为中国环境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空间。东南亚、东欧等地区对中国环境企业尤为欢迎,当地产业升级和环境治理需求迫切。
青山研究院评论称,中国环保企业出海已成为必然趋势。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境企业在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水平和解决能力。同时,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也为环境企业出海提供了成本优势。
此外,中国环境企业还拥有数字化和工业物联网等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增强市场竞争力。
李其林建议,环境企业出海应发挥环境商会的作用,以产业链协同的方式介入海外市场。同时,刘立丰也强调长期规划和循序投资的重要性。他建议环境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要了解用户需求、行业习惯、竞争态势等,以实现稳健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环境企业出海将是一场考验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技术深耕、金融创新和本土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