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AI导读: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该标准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了基准,将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了基准,标志着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迈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指出,养老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涉及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远程通信技术、人机交互设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标准》的出台,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新机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
养老机器人行业对民生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例如,2021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家庭服务机器人,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去年发布的若干措施也强调了智慧养老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开发。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随着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养老机器人凭借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袁帅指出,个性化服务成为养老机器人市场的重要趋势。未来的养老机器人需具备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目前,价格较高限制了养老机器人的普及,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价格有望逐渐降低。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显示,未来几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五年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9亿元。
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X机器人)总裁李博阳介绍,EX仿生人形机器人具有智能情感交互功能,适合老人的居家陪伴。随着技术迭代,机器人的机械臂和灵巧手的灵敏度和精度提高,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