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为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基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机器人需求攀升,该标准将推动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记者辛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一,这一趋势正推动适老化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养老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热门产品。

  据央视新闻周四报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标准基于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全面基准,将有力推动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养老机器人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该标准深入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根据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对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类。除了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要求外,还对养老机器人的健康状况监测、紧急情况响应、与家人的通信支持、家务协助、娱乐、家居管理、照护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以及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老年人的权利和福祉必须得到优先考虑。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和15.6%。预测显示,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衰减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为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帮助老年人实现有尊严的独立居家生活。这一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引导养老机器人制造商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水平,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为全球银发群体带来更多福祉。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