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GDP突破1.2万亿,制造业升级助力经济质变
AI导读:
东莞2024年GDP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2。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同成果显著,未来需聚焦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方能实现从“量增”到“质变”。
万亿城市,争先进位。时隔三年,东莞迎来新的突破。2月27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在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282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2,创下近三年最好成绩。东莞的经济韧性,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东莞担起经济大市重任,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吕成蹊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东莞需把握大势、坚定信心,正视困难、保持清醒,推动经济发展。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质提效。受访专家认为,东莞GDP突破1.2万亿是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同的成果,未来需聚焦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方能在全国竞争中实现从“量增”到“质变”。
东莞以12282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万亿城市第24位,体现了“制造业根基+区位红利+政策韧性”三大优势。东莞经济动能之变,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变化中可见一斑。东莞大力实施投资年行动,推动工业投资增长;推广“东莞优品”,撬动关联消费;出台内外贸政策,保持外贸增长。
东莞的“含新量”源于科创资源重构产业价值链。东莞正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推动工业母机、模具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方面,东莞开展“大招商”行动,落地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
东莞的“含智量”体现在新一轮“大技改”中。东莞引导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工业技改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级。
东莞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面对激烈竞争,东莞提出实施“五大战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东莞将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以上,争取“十四五”期末GDP达到1.3万亿元。
东莞正加快数字化转型与“AI+制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东莞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支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发展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聚焦新技术方向,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加快新技术应用。
东莞还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链发展服务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东莞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技术改造,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招商引资新打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东莞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东莞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与湾区兄弟城市协同发展,强化重大平台对接协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