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迎来加速期,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AI导读:
近期,有关低空经济发展的诸多关键信号正在释放,预示着这一产业即将迎来“加速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召开系列座谈会,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也明确划分空域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求。预计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于祥明)近期,有关低空经济发展的诸多关键信号正在释放,预示着这一产业即将迎来“加速期”。
首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围绕低空经济统计工作、低空安全监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召开了系列座谈会。此举为低空经济的规范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2月24日,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的一大亮点便是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明确划分空域时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为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数据显示,全国多个省份已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当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低空经济”项目也在加速落地。这表明,从地方到中央,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自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多个层面释放出的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信号,无不预示着我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培育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一系列工作推进,如低空经济统计、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均为构筑低空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业内专家指出,自202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以来,我国低空经济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中央层面或将推出更多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顶层文件,以指导并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到,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将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低空经济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起降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大通用机场建设力度,以及规划建设一批无人机起降平台等,将有效提升低空经济的服务能力。
同时,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将拥有巨大的产业想象空间。通信领域企业巨头纷纷表示,将加快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分析预测,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059.5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1万亿元,至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发展的诸多关键信号已释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