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与解决方案
AI导读: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高,而高校则较低。广东省教育大会提出破除转化障碍。深圳市人大代表李学金指出,高校成果转化面临融资难和运营不专业问题,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和科创引导基金。同时,深圳应关注国际化人才的人际网络。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而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则长期低于5%。这一差距引发了广泛关注。
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破除科研成果转化障碍,推动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校园走向产业园。这一议题也在今年的深圳两会现场得到了延续。
深圳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指出,高校成果转化面临两大主要困境:一是融资难,高校技术普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化资金不愿冒险;二是运营不专业,初创企业在股权设计、知识产权等方面常走弯路。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鼓励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支持对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的投资。针对这一问题,李学金建议,政府应主导设立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专项资助资金和科创引导基金,帮助初创公司走出困境。
在空间布局上,李学金提到,龙岗区的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周边缺乏高校科技园。他建议加快推进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建设,并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服务,形成高校成果转化的集聚效应。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待解
南方财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产学研政等多方关注的热点。从书架走向货架、从校园走向产业园的难点何在?
李学金:融资难和运营不专业是主要障碍。高校技术普遍处于早期,缺乏投早投小的专项资金,同时,初创企业在股权设计、知识产权等方面缺乏经验。
南方财经:针对上述问题,有何具体建议?
李学金:建议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对购买高校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补助,并成立科创引导基金,服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同时,为高校投资孵化项目配备专业园区载体,提供初创企业所需服务。
南方财经:港中深在这方面有何探索和经验?
李学金:港中深主要通过技术转让、许可或技术入股方式落地,并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明确了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学校还规定,在孵化企业进行到第三轮融资时强制退出,不分享后续收益。
深圳引才需关注人际网络
南方财经: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作为中外合办高校,港中深如何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
李学金:港中深港籍、外籍教师占比超30%,执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标准。要吸引国际化人才,深圳可以更加关注他们的人际网络,通过教授的专业人际网络促成新的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