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不允许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以维护农村资源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此举旨在保障农民权益,确保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会失去安身立命之本。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题:到农村买房建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个“不允许”

  新华社记者胡璐、黄庆刚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扎实推进,如何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同时也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以维护农村资源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违规占用农村资源,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坚守。”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为何要设定这一红线?这背后有何深意?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农房和宅基地在城乡之间的私下交易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城镇人员和农村居民私下签订协议,进行宅基地和房屋的转让和买卖。同时,部分地方在处理人才下乡和宅基地管理利用的关系时,存在不规范现象,为退休干部或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赋予集体成员身份或特殊资格权,允许他们享受与村民同等的批地建房权利。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地政策研究室主任刘俊杰指出,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居民、退休干部等不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因此不能到农村申请取得宅基地。

  刘俊杰进一步解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若允许自由交易,可能导致农民因短期利益驱动而失去土地,未来的生活保障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禁止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到农村购买住房、宅基地,是保障农民权益、确保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会失去安身立命之本的重要举措。

  广西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唐小付认为,如果允许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购买宅基地,将加剧农村宅基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放开宅基地交易可能导致社会资金过多占用土地等乡村资源,使乡村发展偏离合理方向。

  刘俊杰表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两个“不允许”,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加强对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的监管。明确红线和禁区有助于各地在执行相关政策时更加严格和规范,确保政策落准落实。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万青则认为,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这两个“不允许”,但并不意味着农村房屋和宅基地资源无法与外部需求对接。他建议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以满足有情怀投身乡村建设的返乡入乡人员的居住需求。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