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逆势上扬,彰显外贸韧性
AI导读:
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补互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2024年服务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逆势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和数字化驱动,彰显外贸韧性。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为补充、互促共进,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升质量,增强韧性,使其更能抵御风险冲击。
舞剧《咏春》凭借中国功夫的魅力,多次在伦敦演出并受到英国观众好评;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张家界、九寨沟等名胜古迹,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进出口增速迅猛,服务贸易的红利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商务部公布的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为何能逆势上扬?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随着专业分工的精细化,研发设计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专业化,催生了更多服务贸易需求。例如,重庆两江新区推出的“科技跨境贷”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服务。
生活性服务贸易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层级不断提升,服务消费占比增加,为生活性服务贸易创造了更多需求。同时,新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服务产业的升级,催生了新兴产业,如“China Travel”热潮。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扩大,旅行服务贸易增长迅速,这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数字化成为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重要力量,如国际贸易物流数智化服务平台和数字音乐平台的海外发行服务。
面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势增长得益于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发展开放平台等措施,为服务贸易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互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更高、韧性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功能。
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升服务贸易的开放广度和深度,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