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技部日前答复称正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旨在提供明确规则导向。但中国实务界对立即出台专门的人工智能法存在争议。科技部表示将完善伦理规范、安全与标准体系,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支持地方探索有条件开放公共数据支持AI应用。

  科技部日前针对去年全国两会一份政协提案答复称,正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旨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明确、稳定的规则导向。

  科技部表示,将坚持包容审慎治理原则,以发展为目标导向,不断完善伦理规范、安全与标准体系和治理规则。此举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在有序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AI立法争议持续

  《人工智能法草案》已连续两年被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然而,在中国实务界,对于立即出台一部专门的人工智能法存在广泛争议。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立志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许多重大问题尚未明确。因此,仓促立法可能导致错误决策。南都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不同职业群体对人工智能立法的态度差异显著,尤其是律师和法务群体,仅三成受访者赞同尽快制定专门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处长王洪宇建议,优先考虑灵活适用现有法律规则,通过法律解释或司法解释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于特定应用场景,可通过授权立法让地方先行先试,或参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试点做法。

有条件开放公共数据支持AI应用

  科技部的答复回应了全国政协农工界关于促进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提案。提案指出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数据安全共享、加强伦理治理规范等建议。

  科技部表示,将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芯片、算力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支持地方探索面向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有条件开放公共数据,加快建设大规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此外,还将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球人才技术交流。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