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运正式收官,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浦东机场表现突出,国际航线恢复明显,中小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迅速。春运期间民航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

  财联社2月23日讯(记者胡皓琼)2025年蛇年春运于2月22日正式收官,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民航业的强劲复苏。

  某民航专家指出,与去年阶段性出行不同的是,今年春运旅客运输量较为平均,除除夕外,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稳定在200万人次以上。同时,恶劣天气影响减少。中小支线机场表现抢眼,国内中小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超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8%。国际出行也呈现强劲增长。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1月14日—2月22日),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9020万人次,日均225.5万人次,同比增长7.4%;累计保障航班73.9万班,日均1.85万班,同比增长8.3%。春运期间日均客座率达84.5%,均创历史新高。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国内旅客量约80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较2019年春运增长26.6%;国际旅客量约887.0万人次,同比增长9.0%,较2019年春运增长35.3%。国际出港热门国家集中在东亚与东南亚,日本、泰国、韩国位列前三。

  受益于签证便利化、免签政策扩大及国际航线恢复,航旅纵横数据显示,入境民航旅客量超46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5%。

  票价方面,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春运期间民航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为874.9元,同比下降11.3%。返乡与返程高峰期票价接近2024年同期,正月后票价持续低于2024年,春运末期票价回升至接近2024年水平。

  机场方面,上海浦东机场在春运期间表现突出,进出港航班量同比增长8.6%,超越去年第一的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春运期间共保障进出港旅客952.9万人次。

  数据来源:航班管家

  民航专家分析,浦东机场得益于签证便利化、免签政策扩大及国际航线恢复等优势,成为国外航空公司恢复中国航线的首选。而广州白云机场受粤港澳大湾区其他机场国际航班分流影响。

  专家建议,白云机场应加强与珠三角其他机场的协作,提升大湾区航空运输整体竞争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