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引领低空经济新赛道,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无人机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代表,正引领低空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文章分析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性。
一则“无人机闪送榆林羊肉到西安”的消息,令人惊叹无人机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自去年《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推广无人机以来,多地将其纳入物流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设“低空经济发展司”,六所高校增设相关专业。低空经济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无人机领域潜力巨大。
无人机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代表,具有精准、高效、灵活特点,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1.7万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备案企业达600余家,全产业链快速崛起。基础设施方面,低空通信网建设加速,多地开通无人机航线。
无人机产业虽发展迅猛,但仍面临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核心技术缺乏突破等问题。行业标准建设不完善,涉及安全、空域管理、隐私保护的监管措施待创新。产业布局待规划,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待加强。
当前,飞控、传感等技术快速发展,低空空域成为新生产要素,无人机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正崛起为万亿级产业。伴随无人机广泛应用,智能化、小型化、低成本化、专业细分化趋势明显。需加强政府、部门及政产学研协同,完善产业体系,优化布局,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标准制定,规范空域管理,促进网络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2024年初,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将其列入发展规划,成立产业基金。无人机产业受热捧,需加强统筹,防止无序发展,确保合理布局。
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增强无人机产业发展动能。强化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支持模块化设计,打造自主产品体系。制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低空智联网络,促进无人机向分布式控制、群体智能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深化融合发展,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创新无人机监管模式,确保产业安全健康。加强空域管理,规范适航审定、飞行服务站建设,确保合法合规运营。贯彻“设计即安全”和“零信任”理念,建立一体化安全管理机制。在安全管理基础上,延续宽松监管政策,实现多平台联动、跨区域协同管理。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