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23日,深圳介绍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实力,拥有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和6家独角兽企业等。深圳已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将再开放100个AI应用场景,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发展。

2月23日,深圳市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毅介绍了深圳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强劲实力。

企业“梦之队” 打造“当日达”产业生态圈

深圳拥有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和6家独角兽企业,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和9家独角兽企业,组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梦之队”。在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领域,深圳企业如腾讯元宝、思谋科技等表现抢眼。此外,深圳机器人“天团”也崭露头角,7家企业入选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

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和数字经济高地,深圳已构建了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态,覆盖芯片、大模型、运动控制等全环节。完备的产业链条衍生出“当日达”产业生态圈,极大提升了产品迭代创新速度。

开放100个AI应用场景 打造技术试验场

深圳凭借产业规模大、贴近市场等优势,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在政务服务领域,深圳打造了多个场景标杆,如宝安区政务大模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等。在垂直行业和生活服务领域,也涌现出一批示范应用。

2025年,深圳将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迭代技术和验证性能。推动政府部门和国企主动开放市政环卫等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全面开放生产场景。

千万元训力券 百亿元产业基金

深圳将在政策、创新、机器人方面持续发力。政策支持方面,深圳将向企业发放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补贴等。近期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鼓励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创新生态方面,深圳将推动创新孵化器优化一站式服务,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解决融资难题。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深圳将重点攻克关键技术,提高产品软实力,突破关键零部件,强化硬实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