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成为全球焦点,其总部杭州成为AI产业中心。同时,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也成为AI产业重要聚集地。文章探讨了杭州与北京在AI产业发展中的互动与竞争,以及海淀如何留住中小创新企业。

  春节以来,Deepseek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总部所在城市杭州也成为备受瞩目的AI产业中心,吸引了众多业内投资人和媒体的关注。同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的融科资讯中心,也成为了AI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据权威信息源透露,DeepSeek约有三分之二的员工在北京的融科资讯中心办公,虽然其总部设在杭州,但研发工作及早期大模型申报大部分在北京完成。这一消息引发了全国多个城市对AI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近期,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旗下客户端连续发布多篇关于DeepSeek及杭州AI产业发展的文章,探讨杭州为何能培养出DeepSeek这样的明星企业。随着DeepSeek的爆火,杭州也被称为中国AI产业中心,而北京则在这一波城市产业推介热潮中显得相对静默。

  DeepSeek创始人浙大毕业,资方幻方量化也在杭州,因此将总部设立在杭州。但北京作为科研人才聚集地,其优势依旧无可替代。AI技术人才普遍年轻、学历高,重点院校出身,拥有硬科技专业背景。海淀区积聚了众多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拥有大量人工智能学者。

  围绕AI的创新企业,研发人员占比高,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北京海淀是AI研发人才的聚集地,也是AI企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从AI技术人才需求的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排名前三,杭州紧随其后。从人才供给和需求来看,北京是中国的AI人才中心。

  除了DeepSeek,在中国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下,北京和杭州之间的人才、资金及创新企业流动日益频繁。杭州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政策扶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海淀则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吸引了众多明星公司入驻。

  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办公、居住成本高,企业员工落户难。但海淀的创业公司和人才生生不息,从早年的联想、北大方正到近年来的寒武纪等科技公司,都是在海淀发迹。而杭州则凭借阿里巴巴等大厂吸引全国产业资源和人才。

  春节后,北京海淀发迹的科技公司总部外迁成为焦点。海淀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其科技和产业资源外溢是必然现象。对于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创新先锋的中小企业,海淀需要思考如何留下这些企业。

  海淀在创新方面的自信来自于对自身在原始创新和高密度人才方面比较优势的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对于不具备的产业场景资源,需要树立大产业生态观,主动开展跨区联动。北京的创新资源外溢是良性的共生和互动,说明北京正逐步成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引领者。

  当然,对于地区“扫楼式”抢挖企业和不正常的“内卷式”竞争,需要防范和治理。北京面临生活成本高、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等大城市病问题,需要继续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营商环境、创新生态的能级跃升。

  海淀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行动。在新春第一会上,海淀区推介了大量产业空间及更新改造空间,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并发布了多项措施,致力于发展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