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联动,共谋发展新机遇
AI导读:
成都与长三角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展开紧密合作,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掀起“成都旋风”。双方联动源于产业链、创新链互补,未来合作前景广阔,将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7时30分,海康威视的会议室里光影渐暗,杭州与成都两地60余位企业家的热情却持续升温——起身握手、交换名片、添加微信好友,一套娴熟的操作下来,大家还是意犹未尽。这是2025“成都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场景发布会散场后的一幕,也是两座城市双向奔赴的缩影。
过去五天里(2月17日至21日),成都以上海为圆心,先后走进杭州、苏州、合肥等城市,开展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在长三角掀起一股成都“旋风”。这也是继今年1月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成都的新一轮投资促进系列活动。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西部核心城市成都与大湾区、长三角的互动愈发频繁,中国经济“弓箭型格局”愈发清晰。作为“箭矢”发力点的成都,已然蓄势待发。
从合肥到上海,从上海到杭州,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企业,与成都的联系愈发紧密。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头部企业——上海脑虎科技的创始人彭雷是成都人,与华西医院等机构联系密切,期待与成都有更大规模合作。
电子科大校友会统计显示,国内IT界中层以上技术负责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毕业于电子科大。在长三角科创企业圈,包括网易创始人丁磊等在内,都是“电子科大系”。2月19日,杭州举行的2025“成都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场景发布会,吸引了不少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参会。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校友会副会长余文谊表示,电子科大培养出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领军人才,聚集在成都、长三角等区域。“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强项是硬件,杭州的强项是软件,成都和杭州的联合是‘软硬结合’。”他说。
城市的联动源于背后产业链、创新链的“互补”。很多长三角企业高管与成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他们有的是成都校友,有的被成都企业投资,还有的跟成都高校院所有紧密合作。
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天表示,早期光伏设备商大部分在长三角,现在光伏行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贴近客户发展,因此计划将光伏装备的生产制造及所有新研发项目落地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和苏州对新技术的培育、对人才的支持以及营商环境都非常相似,加速了项目的落地。
“成都的距离更近了。”有企业家在活动现场发出感慨。这里的“距离”既是空间距离,也是心理距离。全国第三条干夜间线动卧——深圳至成都新开的动卧线路,拉近了大湾区与成都的时空距离。成都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走进大湾区,走进长三角,强化了“空中经济动线”。
人的流动加快后,两地产业的流动势必更快、更密。这对区域发展而言,是互惠互利之举。在长三角,有企业负责人感叹,把场景发布会从成都搬到杭州非常便利。当产业领域的机会清单发布时,很多人举起手机拍照,寻找机遇。
当前,成都正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大湾区企业融入成都产业链。科大讯飞在安徽以外开拓的第一个代表处就在成都,目前已与成都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在长三角企业来成都投资落地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成都企业去长三角拓展市场。此次“蓉品出川”“蓉品出海”的机会清单中,有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等航空航天产业,也有火锅底料等食品产业,展现出成都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活力。
东西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同,将不断扩大产业“共振效应”。开局起好步,才能为全年赢得主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将项目投资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一系列重点项目。
2024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增速高达48.7%。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成都正把握历史契机,迈向承接国家战略使命的前沿阵地。
成都正加速释放战略牵引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加快将国家战略赋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势能。2025年,成都要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摆在首位,前瞻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打响营商环境、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三大品牌。
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动中,成都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以城市机会清单的形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完善,是“城市和企业相互成就”的新路径。成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闭环,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