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发《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强化生态保护与海洋发展
AI导读:
江苏省首次编制的《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通过审查并印发实施,明确海域功能划分,生态保护区占比超三成,海洋发展区占比近七成,旨在统筹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升海洋灾害防御能力。
划定海洋功能分区、建立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建设海洋灾害自动化预警平台……记者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首次编制的《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并于近日印发实施。此举标志着江苏省在海洋空间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954公里,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出海门户,其沿海滩涂等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此次编制的空间规划对江苏管辖海域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其中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占比超过三成,以生态保护为主,原则上限制开发性、建设性活动以及人为活动;海洋发展区占比近七成,将合理布局渔业、旅游、交通运输等涉海产业,旨在统筹推进沿海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江苏提出以河口、海湾为重要控制节点,建立流域入海断面交接机制,对22条重点入海河流实施总氮治理,以全面管控陆源排污。同时,将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在重要湿地和流域沿道路、海堤、河流处构建陆海通联的海岸带生态廊道。此外,此次空间规划还探索建立了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综合考虑海洋灾害影响、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以及公众亲海空间拓展等因素,从海岸线向陆一侧科学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
为提升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江苏计划实施沿海港闸、河闸迁移工程,推进内河老旧河闸的升级改造以及达标海堤建设,并着手治理侵蚀性海岸。同时,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加快建设海洋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和海洋灾害自动化预警平台,实现对苏北浅滩等重点岸段潮位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
(文章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