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心脏支架手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网络上出现了关于心脏支架手术将被淘汰的传言,但专家指出,支架手术并未被淘汰,仍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还介绍了心脏支架手术的必要性、术后管理以及心肌梗死的前兆。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及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心脏支架手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心脏支架手术将被逐步淘汰”的传言,引发了公众热议。有人担忧“做了支架手术,生命就进入倒计时”,还有人认为“支架是外来物,会加速死亡”,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心脏支架手术

不会短时间被淘汰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冠心病患者通过心脏支架手术重获新生。那么,“心脏支架手术将被淘汰”的说法是真的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主要作用是疏通动脉血管。

心脏支架手术通过导管将小巧的网状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内,像“支撑隧道”一样撑开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液流动,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脏支架能迅速打开“生命通道”。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心脏支架手术已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会长、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指出,支架肯定没有被淘汰,它不仅是过去和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尽管血栓可以抽出,但往往无法彻底清除,且可能再生。更重要的是,血栓通常在血管狭窄的基础上形成。支架的主要目的是撑开血管,因此并未过时,临床上仍非常需要。

心脏支架与寿命无直接关联

从1986年第一代金属支架的诞生,到如今的可降解支架,技术进步已将再狭窄率从30%降至不足5%。医生表示,心脏支架从不用5年生存率来判断。支架就像给心脏“修路”,“修路”只会疏通最危险的血管段。心脏支架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的起点,寿命长短仍取决于术后的健康管理。

心脏支架手术的必要性

有人担心心脏支架是“异物”,抗拒所谓的“终身吃药”,因此能不做就不做。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呢?擅自停药会有什么风险?

杨杰孚表示,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最主要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肌梗死。其次是严重狭窄,如狭窄达90%甚至100%,合并心绞痛症状或缺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情况。而血管狭窄50%以下不影响供血,可用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虽有狭窄但侧支循环良好,无明显缺血症状者,也可采用药物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建平指出,支架术后仍需规律用药,主要是防止再堵。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可能导致再狭窄,大部分再狭窄发生在支架以外的部位。

医生提示

“一过性”牙疼或是心肌梗死前兆

心脏支架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急救。心肌梗死发病前有何征兆?专家介绍,心绞痛并非仅表现为胸痛,还可能呈现为憋气、压迫感或难以言说的不适。有些人甚至表现为一过性牙疼。若牙疼几分钟内缓解,可能是心脏病信号。

李建平强调,新出现的初发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是心肌梗死前的重要信号。一旦出现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介入手术。

心脏支架会掉下来吗?

部分患者担心心脏支架会掉下来,影响运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李建平表示,支架虽为异物,但几个月内即可内皮化,与血管壁融为一体。支架植入时,通过球囊加压将其嵌在血管壁内,因此不可能移位,无论运动、体位改变还是跳动,都不会影响其位置。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