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加速布局,新春招聘会上企业抛出百万年薪招募AIGC岗位,并增加DeepSeek高级专员岗位。广东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数量全国第一。政策与市场双向互动,催生出独特的“实用为王”发展路径,企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高薪招聘人工智能人才。

  2月18日,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新春大型招聘活动上,有企业抛出百万年薪招募AIGC相关工作岗位,更有企业临时增加了Deepseek高级专员岗位,彰显着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势头。

  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映射出广东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战略布局。同日,广东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将“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的这一目标有坚实基础。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根据《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广东省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超14万件,位居全国第一,核心企业超1500家。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普遍认为,广东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善、场景丰富,为技术落地提供了极大便利。

  广东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源于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融合。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明确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此次座谈会强调,要聚焦攻克通用大模型等关键共性技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与深圳“鹏城云脑III”算力平台、广州南沙城市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等基础设施相呼应,形成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闭环。

  政策与市场的双向互动,催生出广东独特的“实用为王”发展路径。致景科技通过“AI+大数据+智能硬件”技术,解决了“找布难”问题,实现2分钟找布;中山眼科中心ChatZOC大模型使服务患者效率提升达75%。这种从产业链痛点反向突破的模式,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得到强调,会议明确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持续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在政策引领下,广东企业正用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华为MindSpore已支持50多个国内外主流大模型,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技术突破背后是人才的支撑。今年广东春招市场,人工智能领域供需两旺,且高度集中在广深地区。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全国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TOP10榜单中,深圳(11.7%)、广州(5.7%)分列第二、第五位。薪酬方面,广东地区超六成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月薪万元以上,14.22%的职位月薪在3万元以上。在深圳南山区招聘会上,算法工程师月薪高达3万-6万元,凸显行业对高精尖人才的渴求。

  企业也在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部分岗位注明“应届毕业生也可应聘”。在人工智能领域,新人或许能更快适应AI时代的飞速迭代,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当机器人能上台表演、在泰山担任“智能挑夫”,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已超越工具范畴,好奇它将如何重塑生活。广东将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