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国际“产能过剩”指责,坚定维护全球贸易秩序
AI导读:
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但个别国家以“产能过剩”等理由打压中国企业。中国日报推出纪录片揭穿谎言,学者指出美国恐慌中国崛起,企业家们乐观应对挑战。
导读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然而,个别国家频繁挥舞“反倾销”“反补贴”大棒,以“去风险”“产能过剩”等理由打压中国企业,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推出系列纪录片《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上集《逆流而上》,揭穿美国等西方国家炮制的“产能过剩”谎言,探索应对策略与出路。
1. 中国产能过剩真相
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电动汽车物美价廉,深受多国消费者喜爱。但美欧不断炒作“产能过剩”概念,指责中国贸易行为,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吉利控股集团海外公关总监阿什·萨克利夫表示,吉利不存在“产能过剩”,反而“产能不足”,中国电动汽车需求空前高涨。
国际能源署指出,到2030年需4500万辆电动汽车以实现气候目标,中国2024年电动汽车产量仅占该目标的22%,即使保持高增长,也不太可能“产能过剩”。
相比西方,中国商品出口比例较低,近80%的德国汽车和50%的日本汽车出口海外,而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仅占12.7%。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批评美国政府滥用“产能过剩”一词,认为各国都应参与全球贸易,而非仅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
关税上升影响全球应对气候挑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指出,关税特别是针对电动汽车和科技产品,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阿什·萨克利夫认为中欧合作惠及双方消费者,高额关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中国汽车保持竞争优势。
2. “产能过剩”概念起源
西方官员和媒体有组织地炒作“产能过剩”,如美国时任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她虽为经济学家,但主张充满政治动机。
耶伦多次提及“产能过剩”,并在中国访问期间以此为由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随后美国加征对华新能源产品关税。
学者指出,高关税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慌,包括军事和经济层面的安全竞争。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美国政客因中国崛起指责中国,因美国无法再享霸权地位而不满。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美国跨国公司全球赚钱,但钱未完全回流美国,引发不满。美国政客为转移民众仇恨,将中国作为替罪羊。
3. 中国企业家应对
起底工作室走访东南沿海企业,了解企业家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总经理钱晶表示,西方企业难以追赶中国企业,因此推动政府增加贸易壁垒和限制。
福安市国恒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文辉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低谷,认为企业应增强灵活性和弹性。
福建康威针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光表示,美国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是错误的,中国物美价廉并无过错。
企业家们表示,面对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的未来挑战,他们乐观应对,坚信能够战胜困难。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