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隐私危机:新秩序中的安全挑战
AI导读:
DeepSeek大模型掀起合作热潮,华为、荣耀等厂商接入AI手机。AI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隐私焦虑升温。学术交流会聚焦AI手机隐私危机,探讨端侧、云侧AI的安全挑战与抉择。行业生态复杂,数据安全责任关系不明确,需制度和伦理层面思考。
Deepseek大模型的火爆引发合作热潮,华为、荣耀等国内厂商纷纷宣布接入,为手机产业注入新活力。2023年起,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争相推出AI手机,标志着手机“AI化”时代的到来。
AI手机趋势如同双刃剑。一方面,AI手机带来了近乎“全自动生活”的便捷:一句指令即可点咖啡、自动导航、AI群发红包。但另一方面,隐私焦虑也随之升温。AI手机不仅面临技术能力的考验,更需应对安全和规则的挑战。
在“AI手机隐私危机:新秩序中的安全挑战与抉择”学术交流会上,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院长虞伟指出,实测发现尽管手机厂商宣称具备端侧AI大模型能力,但普遍依赖云侧大模型。端云协同中,用户与模型交互数据密切,涉及个人隐私,而模型数据黑箱化,数据处理方多元,数据链路透明度不足。
业内将AI手机划分为“两张地图”。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周辉表示,端侧AI理论上能最大限度减少数据传输,避免用户敏感信息上传至云端,成为更私密的解决方案。
相较之下,云侧AI依托云计算资源,性能更强,但数据需频繁上传云端,隐私暴露风险上升。当前AI手机开发中,端侧自研AI、端云配合、第三方AI端云配合三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势。
尚隐科技有限公司CEO张仁卓指出,纯端侧模式能在本地处理用户数据,安全性可控。但算力受限,难以独立完成所有任务。当前主流模式仍为端云配合,即数据处理分散到本地与云端。
苹果是典型案例,采用本地AI处理数据,与私有云计算紧密配合,因其高度安全性被视为最佳人工智能实现。但接入第三方AI时,情况更复杂,数据泄露风险增加。
数据在端侧、云端和第三方AI间流动复杂,透明度低,责任分配不明确,难以追责。即便是苹果,涉及第三方AI时,数据保护也稍显不足。国内厂商数据保护举措透明度亦不充分。
部分厂商依赖无障碍权限让AI智能体操作手机。无障碍权限原本为残障人士设置,具有极高权限,被称为手机里的“上帝模式”。但易被不法分子滥用,窃取用户信息,带来安全风险。
针对无障碍权限风险,尚无完善防御方案。建议用户保持警惕,关闭非必要权限,定期查看手机权限功能列表,防止安装第三方应用形式的智能助手。
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测评发现,OPPO、vivo、荣耀手机隐私政策中,无障碍权限说明不够清晰,部分厂商滥用无障碍权限,实测结果将后续公布。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波表示,AI手机作为创新应用,值得肯定和鼓励。但隐私保护并非“法律裸奔地带”,现有法律法规已有相关规定。AI手机涉及主体众多,数据流动导致各环节责任难以区分,存在监管挑战。
AI手机对普通用户而言,安全风险难以清晰认知。隐私政策虽更细致,但更复杂难懂。虞伟指出,AI手机行业生态复杂,涵盖手机终端、第三方大模型、APP及云服务等参与方,数据安全责任关系不明确,挑战更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AI手机将改变市场竞争秩序,厂商和App将激烈争夺用户权限。当前亟需形成共识,探索合理的权限治理模式。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表示,AI智能体作用日益重要,可能改变传统App主导模式。未来某些AI模型占主导,可能给市场竞争带来新挑战,触及现有法律未曾涉及的问题。
“AI手机隐私危机:新秩序中的安全挑战与抉择”学术交流会由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主办,是业内首个端侧AI治理研讨会。市场已开始聚焦AI手机时代的隐私与安全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AI智能体成为智能生活核心中枢,如何在AI能力超越人类时,保持人类主体地位?需制度和伦理层面思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