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万亿市场吸引企业抢滩布局
AI导读:
企查查发布《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市场热度攀升。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吸引大量企业抢滩布局。专家提醒企业应聚焦自身优势,找到与低空经济结合的切入点,避免盲目追逐概念。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日前,企查查发布《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17日,我国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已达7.7万家,2024年新增注册量达1.07万家,同比增幅15.0%,年度注册量重回万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专家指出,尽管大量企业注册低空经济相关名称,但名称与实质可能并不相符。企业应聚焦于自身优势,寻找与低空经济结合的切入点,产品力与差异化才是竞争的关键。
“万亿蛋糕”正吸引众多企业争相布局
随着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低空经济扶持政策,低空经济已成为产业升级与投资的新风口。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4%。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以“低空经济”命名的企业注册量从2023年的20家激增至188家,2025年仅前两个月就新增了128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最高,达28.8%,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产业链已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场景应用等多个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1.27万家的峰值后开始逐年下降,自2023年开始回升,近两年分别同比增长36.7%、15.0%至0.93万家、1.07万家。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低空经济受到广泛看好。”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自2024年以来,行业正从“概念期”转向“基建攻坚期”,当前的重点在于完善空域管理规则、地面设施建设及飞行保障服务,为未来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低空经济需真功夫,非凑热闹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罗军提醒:“当前大量企业虽然注册了低空经济相关名称,但实质内容可能与名称不符。”
他强调,低空经济是一个涵盖空域管理、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业态,如果企业仅仅追逐概念而缺乏核心产品与技术,将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企业应聚焦于自身优势,找到与低空经济结合的切入点,如无人机物流、低空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而非盲目注册公司。”罗军表示,企业应深入研究低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要想在万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企业必须回归产品力与差异化竞争,低空经济需要的是真功夫,而非凑热闹。”罗军预测,2024-2025年将是行业的“筑基之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标准的落地,2026年后或将迎来应用场景的“全面开花”。(窦世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