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AI导读:
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新政将拉开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新大幕。
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发展形态,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支持下快速发展,从初期规模小、成本高、类型单一,到近年来成本迅速下降、开发模式持续创新,分布式光伏在装机容量上已与集中式光伏相当,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建设开发欠规范、消纳能力不足等新挑战。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历时近两年且备受行业关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办法修订告一段落,将开启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顺应发展形势变化
在安徽滁州天长市,鑫铂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屋顶上,6万多块光伏板整齐排列,源源不断地将阳光转化为绿电。光伏发出的电优先满足工厂使用,剩余的电出售给电网公司,去年发电量超2693万千瓦时,为公司节约2150余万元用电成本。国网安徽滁州天长市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介绍,这几年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2024年当地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80%。为此,公司组建了光伏服务专家团队,定期上门巡检设备、分析发电数据,帮助用户优化运维管理,确保光伏项目“装得上、用得好、收益稳”。
分布式光伏是指在用户侧开发、在配电网接入、就地就近消纳的光伏发电设施。我们常见的居民屋顶光伏电站和厂房建筑屋顶电站,都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及环保性,它能就地发电,减少远距离输电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装灵活,适用于各种建筑,可充分利用闲置空间。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11%。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随着规模持续增长,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完善管理。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场景多样、管理难度大,如果主体责任不清晰,会导致项目审批、后续运维和管理等出现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迅速,电网承载能力和就地消纳能力亟待提升。
问题导向规范开发
为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国家能源局结合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情况,出台了《管理办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分布式光伏行业的发展阶段。《管理办法》细化了项目备案流程和协调机制,明确了主体和责任的划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化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并有效避免用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新政还给予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更多消纳灵活性和模式选择,有助于激发这一细分市场活力。我国已提出有序推动现货市场全覆盖,新政消除了开发企业建设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对用户用电情况变化的顾虑,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精准调度有效管理
电网在分布式光伏接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省份和地区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不足,影响了分布式光伏市场。新政对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强调了接网承载力相关要求,提出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按季度发布和预警机制,引导分布式光伏发电科学合理布局。
以往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不可观不可控特点,不利于电力系统稳定。加强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迫在眉睫。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首次分布式新能源保安全促消纳市场化交易在浙江嘉兴海宁尖山试点开展,有效应对了电力供需变化。
当地供电部门积极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改造,增强电网平衡消纳能力。“‘四可’改造可实现电站实时状态监测、远程控制和自动调整等功能,实现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与配电网高效利用的良性循环。”专家表示,新政对分布式光伏提出“四可”要求,提升电力系统消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也为参与电力市场提供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