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工业经济异军突起,湘中黑马如何实现蜕变?
AI导读: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引进众多大项目培育优质企业。被誉为“湘中黑马”的宁乡,通过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等举措,成功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蜕变。
最近,湖南省长沙市下辖的县级市宁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考察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个县级市能引进如此众多的大项目、培育如此多的优质企业,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今年以来,宁乡市经济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功引进了1个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项目、3个投资额超过50亿元的项目以及13个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1至10月,宁乡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2.7%。
被誉为“湘中黑马”的宁乡,是如何从一个农业大县蜕变为工业强县的?
五年来,新增五家百亿级企业
数据显示,近年来,宁乡在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等指标上均领跑长沙同类县市,连续三年有项目入选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近五年来,宁乡年产值百亿级企业数量从零增至五家,占据了长沙市百亿级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
宁乡之“强”,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无疑是一个重要标志。
从2019年至2023年,宁乡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由167亿元飙升至585亿元,在全国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占据了湖南市场的“半壁江山”。宁乡已经形成了涵盖正极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宁乡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完整储能产业链的地区之一。业界有一种说法:储能材料产业形成了福建宁德和湖南宁乡“双宁”格局。今年,尽管锂电池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但宁乡储能材料产值和税收依然保持强劲。
产业之强,还体现在拥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宁乡五家百亿产值企业中,有三家来自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其中,中伟新能源生产的四氧化三钴、邦普循环生产的再生三元前驱体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而弗迪电池则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宁乡多个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了“三链两群”的产业格局,即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配件三条产业链,以及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两个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都有拿得出手的企业:格力宁乡工厂从资源回收起步,成长为格力电器重要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起和医药装备企业楚天科技的多个产品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专注于高空作业平台的星邦智能挺进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在宁乡,每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都会获得一座金杯。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表示,尽管行业遭遇下行周期,但公司业绩今年依然保持了约40%的同比增速,“我们立志成为‘金杯’企业,有信心冲上百亿产值大关”。
抓工业“三拼三不拼”
在全国百强县中,宁乡是一个“后来者”。为何宁乡工业经济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湘中黑马”?经过深入调研,宁乡的“三拼三不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企业拼久久为功,不拼一时一地。
过去,宁乡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宁乡人以“会读书、会喂猪”著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靠近长沙城区的宁乡实现了由“乡”到“城”、由“农”到“工”的转变。
宁乡市发改局局长田奇晖表示,自1998年成立经开区以来,宁乡就坚持“强工业”目标不动摇。多个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壮大都是“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成果,有的重大产业项目持续跟踪近10年。
以先进储能材料为例,早在2003年,宁乡就引进了由中南大学李新海教授团队牵头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之后,尽管经历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低谷期,但宁乡发展这一产业的决心并未动摇,通过持续招引产业链企业,终于迎来了风口。
曾到宁乡考察的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贸促会副主任林炯儒认为,宁乡发展储能材料产业并不具备先天优势,但其强势崛起的经验表明,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招商拼专业眼光,不拼眼前利益。
“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招商方式已经过时。宁乡开展基于产业链发展的“策划式招商”,与企业谈的不只是眼前利益,而是从技术路线、行业前景、资本市场等方面逐一剖析,有针对性地建链、强链、补链、延链。
例如,宁乡从零开始进行医疗器械产业策划招商,通过设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初创企业进入门槛等,仅用3年时间就引来了80多家企业。
“策划式招商”离不开专业化干部。宁乡市工信局局长张毅表示,在宁乡,从市委市政府到园区、招商等部门,聚集了大量学经济、材料、机电等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懂经济、懂工业”的名声在外。
——政府拼服务,不拼优惠。
过去拼优惠、拼财力,现在要拼服务。不少地方提出“保姆式服务”“店小二式服务”,而宁乡则提出“股东式服务”。
“股东”指的是什么?宁乡的干部解释说,一方面,政府以产业基金的形式入股有潜力的企业;另一方面,强调地方政府和企业构成“命运共同体”,让企业家感受到“阳光普照、雨天撑伞、雪中送炭”的营商氛围。
宁乡采取了一系列主动服务举措,包括常态化开展“书记企业直通车”“市长企业接待日”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招才用工、融资贷款等问题。
落户宁乡的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建厂房时一度遇到融资难题。在当地产业基金和银行“项目贷”的支持下,新产线于今年初顺利投产。公司董事长曹文涛表示,宁乡政府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
打赢未来有“三招”
尽管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宁乡的不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仍然保持着深深的危机感:“技术迭代、市场巨变可能就在一夜之间。”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保持持久动力?宁乡的第一招是练好研发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宁乡,近年来三座百米高的企业研发大楼拔地而起。当地干部说:“我们不羡慕商业摩天大楼,而是更自豪我们有研发摩天大楼。”
宁乡鼓励“院所+企业”等多种模式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出“科创桥”计划,通过建立全国专家库和开放中试基地等办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宁乡产业的“研”值。
位于宁乡的中伟研究总院,集聚了大约1000名研发人员,聚阴离子钠电材料等新产品接连取得突破。中伟研究总院首席专家訚硕表示,“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要有持续的研发投入才可能长盛不衰。
第二招是催生产业集群的“化学反应”。
在宁乡,楚天科技作为“链主”打造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链,通过人才引进、股权合作等方式,已引入楚天源创、楚天微球等10多家关联企业。在研发大楼里,相关企业共享资源、协同创新。
“以前企业小、品牌弱,年产值长期在1000多万元徘徊。”主要生产蛋白质分离设备的楚天源创总经理肖立峰表示,借助“链主”的资源和营销网络,今年产值有望达到3亿元。
宁乡还围绕“三链两群”谋划产业新赛道,包括工程机械和新能源产业结合、储能材料产业向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医药试剂和医疗器械产业同向发力等。
第三招是注重中小企业的“移植”和“培育”。
宁乡提出“移苗计划”,成立市级专业“移苗行动队”,分赴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区域,聚焦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招商。
“这是很笨的办法,但收获也会很大。”在宁乡招商干部看来,这些“幼苗”规模小、投资少,却自带科研成果,一旦落地就能快速生长。
“在‘养分’充足的产业生态中,我们一定能培育出更多‘大树’。”指着宁乡市工信局一面墙上的“企业培育路径图”,张毅信心满满地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文无关)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