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春节后各地会展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预示着经济繁荣。会展业已成为推动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展示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春节后,各地会展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预示着一年的经济繁荣。

2月15日至17日,第三十一届迪培思(广州)国际广告标识及LED展成功举办;随后,2025中国高端饮品博览会在郑州举行,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也在上海拉开帷幕;同时,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展览会也在北京亮相。这些会展活动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会展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质量进口产品提供了展销机会,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会展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24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项,总展览面积1.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1%。

上海星图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会展为海内外企业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促进了贸易往来,赋能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国际展会还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姿态与经济产业发展的成就,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会展业规模大、频次密、规格高,充分展现了会展经济的旺盛活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会展展览功能多样化,新产品展销展示层出不穷,促进了供需衔接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借助会展机遇,实现产业、企业和城市的同频共振,将展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付一夫认为,展会为海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同时,展会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收入增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