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2月15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400余名各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全固态电池的创新突破及挑战,聚焦材料科学、新工艺新装备及产业前沿进展。

2025年2月15日,由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400余名来自政、产、学、研、金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此次会议以“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为主题,共同探讨全固态电池的创新突破及挑战。

会议期间,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地方政府代表聚焦材料科学、新工艺新装备及产业前沿进展。8位院士、60多位专家学者及200余家整车、电池、材料企业等共同探讨固态电池的创新与未来。

汇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共筑产业基石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等致辞,强调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问题,预计2027年前后实现小批量生产。苗圩表示,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前景光明,但需同心协力。

陈立泉院士回顾了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梳理了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问题和难点。王建华会长则希望平台能强化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聚焦关键问题,分享真知灼见

欧阳明高院士发表了主旨报告,明确了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的技术路线,并提出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的目标。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已联合三十余家企业,利用AI技术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

孙世刚院士深入探讨了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挑战,指出固体电解质的选择和界面问题是关键。王德平主任表示,全固态电池已突破关键技术,预计未来两至三年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

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指出,全球固态电池发展迅速,比亚迪已开始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此外,会议还吸引了来自政府机构、行业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众多嘉宾,共同探讨全固态电池的顶层设计、关键定义与标准,坚定战略信心。

(文章来源:新华网,关键词: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挑战、产学研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