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16日,我国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从榆林至西安仅耗时2小时47分,填补了国内大型无人机干线物流运输的空白。榆林凭借独特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将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2月16日0时10分,一架满载新鲜榆林羊肉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从榆阳马合通用机场起飞,历经2小时47分飞行后精准抵达西安蓝田通用机场。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填补了国内大型无人机干线物流运输的空白,为西北地区枢纽互联互通和低空经济生态构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此次航行所采用的FP-98“狮子座”无人机,由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是国内首个完成试点运行航线飞行的大型无人运输机系统。该无人机配备智能感知与自主避障系统,拥有夜间航行能力,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能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最大载重高达1.5吨,单次航程覆盖1200公里,并已荣获民航局TC和PC证。

  榆林至蓝田航线全长540公里,飞行时间不足3小时,相较于传统地面运输,时间节省70%以上。得益于速度优势,经无人机运输的榆林羊肉到港后检测菌落总数远低于陆运样本,品质直逼欧盟生鲜标准。

  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行业总监相鑫透露,公司计划开通榆林至西安的常态化航线,预计每周飞行6个架次,运输货物总量达5至6吨。

  此次航线穿越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形复杂多变,气象条件各异。为确保首航安全顺利,机场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符合飞行要求;市气象局也积极为低空航线规划、安全飞行等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同时,航线全程依托民航局批准的低空专属通道运行,与民航航线实现立体分层,确保了空域资源的高效协同利用。

  榆林独特的“低空经济生态圈”为首航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拥有全国罕见的超5000平方公里超大范围不限高度固定空域,年可飞行天数超过300天,人口密度低,这些核心资源优势使得榆林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得天独厚。榆林将发展低空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每年安排1亿元低空经济产业专项奖补资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榆林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等,全方位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榆阳马合通用机场负责人刘志军表示,机场将在保持该航线常态化、商业化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榆林空域、地域和天气优势,逐步向西拓展周边物流航线,构建榆林至银川、兰州、新疆等地的“空中丝绸之路”,将榆林打造成为西北地区支线物流枢纽基地。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