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对提升街区品牌影响力、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凸显街区特色、展现真实立体街区等关键要素,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包括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区、吉林四平仁兴里沉浸式文旅街区等多个特色街区。此举对提升街区品牌影响力,推动行业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传统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深度游、休闲游的追求。如今,游客不仅希望游览名胜古迹,还期待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区中,慢节奏地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因此,旅游休闲街区成为游客的新宠。然而,在打造这些街区时,各地需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街区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

  过度商业化是打造旅游休闲街区的一大误区。虽然市场化路径不可或缺,需要餐饮、娱乐、购物等多种业态的参与,但街区的发展规划同样重要。各地应综合考虑街区的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功能,使街区更具品位。

  凸显特色是打造旅游休闲街区的关键。近年来,“千街一面”的现象备受游客诟病。风格相似的仿古街和雷同的旅游纪念品已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各地在打造旅游休闲街区时,应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展现地域风格和文化特点,以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展现真实立体的街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地方在修复或打造古城、古街时,存在收取门票、功能不完善、缺乏生活气息等问题,导致运营效果不佳。这提示有关地方,应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作为街区建设的重要展示内容,加强管理,维护居民和商户的权益,向游客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旅游休闲街区。

  总之,培育和打造旅游休闲街区是符合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繁荣发展商业,满足游客期待。这需要相关地方和街区管理者统筹谋划,协同发力,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文旅休闲好去处。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