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日本在并未歉收的年份出现米价飙涨80%的情况,凸显了农业保护主义政策下供需结构的脆弱性。国际米价下跌,而日本米价逆势上涨,引发全球关注。农林中央金库巨额亏损也与米价上涨有关。日本政府决定出售紧急储备大米以缓解供应不足。

在一个并未出现歉收的年份,日本米价却飙涨了80%,这背后隐藏着不寻常的故事。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1月东京都地区的大米价格飙涨,1袋5千克的大米(越光米)报价4185日元,相当于200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涨71.5%。截至1月27日当周,日本大米平均零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82%至3688日元。这与国际米价走势大相径庭。

去年,国际米价在7月下挫近18%,此后一直徘徊在低位。泰国白米批发价格跌至两年新低,越南碎米出口价格也大幅下跌。然而,日本米价却逆势上涨,引发了全球关注。

专家指出,全球大米价格下跌是因为供应量增加,尤其是印度重返市场带来创纪录储备。越南冬季稻米也将丰收,进一步打压米价。而日本米价上涨则凸显了其农业保护主义政策下供需结构的脆弱性。

日本大米自给率100%,极度依赖本土生产。尽管2024年收成有所改善,但分销系统存在问题导致短缺和价格上涨。日本政府未详细解释问题所在,让消费者人心惶惶。

实际上,日本大米总体收成处于平均水平,外国游客对大米消费量影响微不足道。在供需未出现大波动的2024年,米价跳跃式上涨令人瞠目结舌。迹象显示,米荒背后更多是“人祸”。

日本长期保护稻米生产商,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排除海外竞争。这导致稻米交易市场僵化,供需波动时消费者缺乏缓冲垫。同时,政府管理大米市场保持高价,维护农民利益。新冠时期需求下滑后,政府鼓励种植其他作物。疫情过后需求恢复激增,政府迟迟未开放进口导致供不应求。

农林中央金库巨额亏损也与米价上涨有关。该银行为支持农业生产而设立,大米购销合作社资金存放其中。银行计划从成员合作社筹资以弥补亏损,引发民众对米价上涨的联想。

然而,怀疑无法解决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出售紧急储备大米以缓解供应不足困境。同时,有专家强调日本需在农业政策上作出适应性改革以增强复原力。

保护主义政策和孤立市场区隔已无法应对气候变化与市场压力。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日本农业,更涉及更广泛的政治层面。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