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引发业内关注
AI导读:
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人员配备、数据分析和定期评价等提出更详尽要求。此次修订增加了质量保证与风险管理等章节,符合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旨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描述更为详尽,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应明确岗位职责外,专业技术人员还需符合资质要求。但建议对‘配备足够数量…人员’量化描述。
《规范(征求意见稿)》在‘数据分析和定期评价’一条细化分析方法,并新增‘形成风险评价报告,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改进输入’。这令分析过程更灵活,分析结果与改进关联度更高,但‘风险评价报告’描述可能引起概念混淆。
日前,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的《规范(征求意见稿)》引发业内关注,上述建议正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反馈。
2009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首次公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试行)》,2014年修订沿用至今。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调整诸多,操作性提升,将对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质量保证、风险管理
记者了解到,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包含15章131条,重点增设质量保证与风险管理等章节,符合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
参与《规范(征求意见稿)》起草的专家表示,该文件对企业、行业意义重大。适用范围扩大,如拓展到医疗器械注册人等;体系形成闭环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系统;风险意识贯穿始终,要求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等全过程;促进信息化、数据化运用,增加对信息化系统等要求。
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在兼顾价格时做好生产质量管理?高值耗材参与集采或降价后,需长时间收回投入。基于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高值、高风险器械在研发管理等会增加成本,但生产质量管理健全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上海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促进会林森勇会长表示,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更清晰,增加企业责任主体意识,提升掌握要求的‘主动性’;条款细化也使监管部门与企业认识趋于一致。
提升全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规范(征求意见稿)》借鉴ISO13485:2016等国际标准,强调最高管理者责任、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等。这确保国内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与全球标准接轨,提升企业国际认可度。
德大康成法规经理顾维曼表示,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可确保国内体系接轨全球,提升企业国际认可度。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医疗产品管理专业主任蒋海洪称,此次提出了35条术语,强化国内法规与国际规则接轨,降低企业出海合规成本。
对于如何落实条款,蒋海洪建议,加强新旧文件对照学习,满足新版要求;将实际情况与新版文件融合,充实质管人员;统筹早期合规管理和上市后管理,尤其是委托生产形式。
顾维曼称,企业需加强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建立改进机制,严格执行生产质量管理要求,重视客户反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