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监管与扶持并重,助力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微短剧行业迅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管理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加强监管,同时需兼顾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唯有监管与扶持并行、品质与流量并重,微短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备受赞誉的精品。
当前,微短剧正迅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数量众多、制作周期短、题材广泛,既是微短剧的优势,也是管理上面临的挑战。未来,监管效率与精度的提升需与时俱进,同时需兼顾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唯有监管与扶持并行、品质与流量并重,微短剧才能从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子榨菜”转变为备受赞誉的“精品佳肴”。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实施“分类分层审核”“白名单”“总编辑内容负责制”等制度。在加强内容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如何携手各方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为何微短剧治理备受关注?据统计,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意味着微短剧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监管与扶持并重、品质与流量兼顾,是微短剧发展的关键。
观众口味各异,微短剧凭借数量多、周期短、题材广吸引眼球,这既是其优势,也是管理上的难题。治理之下,低俗、套路化的内容得到遏制,但仍有人试图钻空子。2024年,各大平台共上线了3.6万部微短剧,审核压力巨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的实施,既提高了审核效率,又避免了“一刀切”对创新性的伤害。为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可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设立创作指南数据库等,让技术与人才形成合力,平衡内容安全与创作创新。
微短剧行业需立规矩,更需从业者自律。2024年,微短剧带动了64.7万个就业机会,导演、编剧等岗位月薪过万。引导他们学习掌握规范要求,树立精品化导向,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行业协会在微短剧长远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学界、业界,共同构建了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为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专业化发展,微短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动的“微短剧+”行动计划,通过主题创作赋能文旅、非遗、乡村振兴等领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望未来,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度、兼顾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是推动微短剧行业长远有序发展的关键。唯有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行,微短剧方能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