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构建资本“耐心”生态的重要性,从风险投资基金设计到政府引导基金改进,再到法律税收保障和资本市场退出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本的“耐心”,来自对回报的理性预期和稳健的制度保障。它体现为投资人对项目的信心,更依赖于资本持有人自身对资源配置的有效安排、政府法规与税收政策的支持以及灵活的市场退出机制。从风险投资基金的精巧设计到政府引导基金的改进方向,从法律税收的保驾护航到资本市场提供的退出机制,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共同构筑了资本“耐心”的基石。只有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找到支点,资本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耐心”的逻辑并非资本独有,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正如资本市场需要耐心资本,企业管理也需要耐心的制度安排。员工的短期行为、部门或分支机构追求短期绩效而非长远目标,往往缘于企业制度设计的缺陷,而非个体缺乏长远观念和能力。甚至在企业层面,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股权激励机制也可能导致管理层决策的扭曲,追求短期扩张而损害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耐心”的生态,需要从制度入手,创造一个鼓励长期价值创造的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以来,“耐心资本”成为政策讨论中的高频词汇。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被视为全方位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也被广泛探讨。A股市场长期以来面临长期资金不足、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等问题,“长钱长投”氛围有待加强。

  近期,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等五个方面作了具体部署,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是全方位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大举措。然而,本质是逐利的资本,究竟何以“耐心”?如何才能真正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文章内容涵盖:资本的本性与“耐心”的来源、风险投资基金的“耐心机制”、政府引导基金的“耐心”挑战、“耐心”背后的制度保障:法律与税收、他山之石:英国的科创企业投资多维度优惠政策设计、资本市场是耐心资本“好聚好散”的退出保障、信贷支持科创需要制度创新等。

(刘晓春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肖蕾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智库兼职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