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二永债”发行减缓,资本补充压力仍存|财经聚焦
AI导读:
近期,国内商业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上减缓,年初以来尚无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也大幅减少。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包括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必要性降低、银行资本消耗减少等。2025年,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各异,预计“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亿元至4000亿元左右。
近期,国内商业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以下简称“二永债”)的发行上呈现出显著的减缓趋势。(注:图片链接为示意,实际应保留原始HTML中的图片链接)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中国货币网最新数据梳理,今年以来截至2月12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尚未有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而永续债也仅有桂林银行成功发行了一笔,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初银行“二永债”发行积极性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按照过往开年“二永债”的发行经验,年初“二永债”发行集中在国有大行,而2024年底财政部表示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支持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今年初国有大行通过发行“二永债”来进行资本补充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其次,在化债的大逻辑下,银行的资本消耗也有所降低,因此短期内补充需求的必要性也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与春节等季节性因素有关,也与不同主体发行意愿变化有关;第二,今年初同业拆借利率有所走高,影响发债成本;第三,今年我国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部分银行或主动推迟“二永债”发行,试图降低票面利率以及融资成本。
2025年,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各异。明明表示,由于当前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预计财政部注资后国有大行发行二永债等资本工具的动力有所下降。对于股份行与城商行而言,其资本充足率相较于国有大行相对较低,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增发“二永债”的需求,主体或以股份行与头部城商行为主。农商行净融资规模较低,2025年或略有增长。整体而言,预计2025年“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亿元至4000亿元左右,对应发行规模在1.55万亿元至1.6万亿元左右。
同时,2025年银行“二永债”仍有较大规模到期。数据显示,2025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预计约1.2万亿元,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到期的“二永债”规模分别约为3970亿元、1708亿元和323亿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