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施,针对职业闭店人、公司注销难及虚假登记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旨在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行业频繁曝出商家敛财后突然闭店跑路的事件,令消费者深受其害。更有甚者,部分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遭遇了“职业闭店人”的操盘顶包,使得维权之路更加艰难。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于近日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针对舆论广泛关注的“职业闭店人”、“公司注销难”以及虚假登记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有效整治这些市场乱象。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职业闭店人已成为预付式消费维权的重大阻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解释称,职业闭店人是一种为已对消费者或其他债权人负有巨额债务的公司的股东“背锅”的不法商业套路,他们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帮助委托人逃避债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刘俊海教授进一步指出,职业闭店人通常没有偿付能力,因此即使债权人起诉新股东,也往往难以追回损失。这种行为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还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并贬损了公司登记机关的公信力。

自2月10日起实施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明显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和行政处罚等情形的公司,将限制其办理相关公司登记或备案。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这一新规有效限制了职业闭店人的违法行为。

岳屾山律师指出,《办法》第二十条虽然未直接提及职业闭店人,但其所涉及的形式正是职业闭店人逃避债务的一种方法。因此,该规定对职业闭店人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办法》第二十六条还涉及虚假登记的规定,对虚假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将采取惩罚措施,包括三年内不得再申请登记以及罚款等。

此外,《办法》还明确,对于出现上述情形的公司,有关部门可以对已经办理登记的予以撤销。岳屾山律师表示,这一规定赋予了行政机关相应的权力,有助于恢复公司的真实状况,并追究原股东的责任。

刘俊海教授认为,新规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表示,《办法》出台后,职业闭店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套路将无法再行得通,老股东逃避债务的梦想也将破灭。因此,新规有利于严肃公司登记程序、维护交易安全以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除了规范公司登记程序和整治职业闭店人等乱象外,此次发布的《办法》还涵盖了诸多亮点内容,如破解“公司注销难”、治理“僵尸公司”等。其中,《办法》细化了三年过渡期和五年认缴出资期限的具体情形,便利了有限责任公司调整出资期限和股份有限公司缴足股款。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一级巡视员肖芸表示,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对于无法调整注册资本的僵尸公司,《办法》规定将对其另册管理,不再按照登记在册的公司进行统计和登记管理,以推动僵尸公司及时退出市场并破解公司治理僵局。

具体而言,《办法》明确,公司因股东死亡、注销或被撤销导致无法办理注销登记的,可以由该股东股权的合法继受主体或该股东的全体投资人代为依法办理注销登记。这一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维权途径和保障。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