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采取严格打击措施。已有10家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股价普遍大幅下跌。被立案调查的公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投资者索赔。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今年,监管层继续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严格打击措施。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已有10家公司的股东、高管或公司本身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立案调查,消息披露后,这些公司的股价普遍大幅下跌。

  近日,ST英飞拓发布公告,披露其已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立案。公司方面表示,在立案调查期间,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的工作,并持续关注事件的进展,同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常,此次立案调查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还有公司的大股东被立案。日发精机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日发集团因同样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证券,已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值得注意的是,日发集团上次集中减持日发精机股份的时间是在2022年,期间累计减持了公司股份约2.80%和3.23%,分别套现约1.60亿元和1.57亿元,而后一次减持时间正值日发精机披露计提资产减值之前。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公司在被立案调查并处罚后,还可能面临退市风险。例如,*ST普利在2月7日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及可转债交易相关事项的第五次风险提示公告。去年5月8日,普利制药因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1月4日,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出其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存在大规模虚假财务记载,虚构药品销售业务,虚假确认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高达10.3亿元和6.95亿元。为此,证监会对普利制药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罚。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指出,从历史股价表现来看,一旦公司被立案调查,其股价短期内大多会下跌。被立案调查的公司绝大多数都会被处以行政处罚,如果涉及财务造假,还可能被强制退市,风险较大,投资者应谨慎对待。

  上海一位证券维权律师表示:“被立案的公司除了面临行政处罚外,还可能被投资者索赔。”根据《证券法》等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上发文强调,要快速、准确、严厉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查处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处罚手段,加大对涉案责任人的追责力度。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