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稳妥化解金融风险,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银行业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面临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下滑的挑战。股份制银行成为转让大户,金融科技应用被寄予厚望以提升效率和安全性。未来需关注个人贷款不良风险上升。
近年来,银行业将稳妥化解金融风险视为核心任务之一,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
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简称“银登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即试点的第四年),超过759家银行机构(涵盖各分支机构)成功批量转让了高达1783.5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这一举措标志着银行业在风险化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21年初启动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及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以来,银行业在四年间持续努力,不仅有效减轻了不良贷款的负担,还提升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却出现了下滑趋势,这无疑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股份制银行引领转让市场
银登中心的数据进一步显示,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交规模高达1783.5亿元,占全年成交比例的62.3%。在这一市场中,股份制银行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从参与机构的数量还是从展业的笔数来看,股份制银行都成为了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大户”。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股份制银行之所以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中表现活跃,一方面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源于其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较大需求。他解释说,股份制银行更加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大、占比高,因此不良贷款规模也相应较大。为了缓解资产质量压力、盘活信贷资源,股份制银行有动力加快批量转让的步伐。同时,股份制银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化程度,能够迅速抓住政策和市场的机遇,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提升处置效率。
然而,康德智库专家、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陈元律师也提醒道,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时面临着处置效率与收益难以平衡的挑战。不良贷款中可能包含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的个人贷款(如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等),这些贷款的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问题较为突出,受让方需要谨慎评估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征信记录以及是否存在恶意逃避的情况。此外,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股份制银行需要寻找最优的处置方案以应对抗风险能力有限的挑战。
对于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而言,不良资产的处置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庞珊珊律师介绍道,国有大型银行的债权关系复杂,不良资产往往涉及复杂的债权关系,增加了处置难度。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则面临着不良资产规模虽小但分散的问题,这增加了处置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这类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转让折扣率下滑引关注
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不断增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的持续下滑。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仅为4.8%,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7.3%。而在2021年一季度,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8.1%和32.9%。
陈元律师认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估值定价的复杂性增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投资者对不良资产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投资者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价。这无疑增加了估值定价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邵科则分析称,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呈现下行趋势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银行通过批量转让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导致市场供应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让价格和折扣率水平;二是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一定挑战,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长受到影响,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且部分不良贷款缺乏抵押物导致回收率不高。
面对定价难度加大的问题,陈元建议银行应建立专业的评估团队,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搭建内部估值模型进行估值。同时,可引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独立的专业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据市场环境、经济形势和投资者反馈动态调整定价策略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未来展望:关注个贷不良风险
展望2025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中国银行研究院方面预测个人贷款不良风险上升值得关注。受经济弱复苏影响,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个人贷款及垫款的不良率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高。特别是信用卡业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环比增长15.46%。
面对逐渐增加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以及不良风险的上升态势,陈元认为银行应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合作与交流以有效提升转让效率并降低成本。他建议银行优化市场策略与合作模式即拓展投资者群体并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机构合作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者。同时加强市场推广和信息披露确保信息透明完整以增强市场信心。
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也被寄予厚望。陈元表示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散的客户信息和贷款数据建立统一的不良贷款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智能估值和风险评估工具提高估值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确保客户信息在转让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私性。
在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方面庞珊珊认为银行应妥善处理涉及的个人信息确保不泄露个人隐私并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机制。同时合规使用个人信息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信息被滥用或盗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