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假期后,多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产业类项目受到高度重视,有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更是扩大内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支柱。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全国各地能源、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迅速提速,同时,多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据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春节期间,诸如永旺梦乐城、月亮岛水利整改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并未停工,展现出强劲的建设势头。截至大年初八(2月5日),长沙市已有蓝思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紫金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研究基地、华纳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智造基地、暮坪湘江特大桥等156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复工,为长沙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月6日上午,长沙市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隆重召开大会,并在会前举行了总投资额高达878.9亿元的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彰显了长沙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

同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也传来消息,广州市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以视频形式公布了总投资约1010亿元的52个重大签约项目清单,这些项目涵盖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产业领域,为广州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仅向市场传递出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更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他指出,重大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额度大、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的特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些项目的密集开工建设,将有效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聘研究员仇文旭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投资与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要持续协同发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春节假期后,多地第一时间启动重大项目建设,正是抓住了“投资”这一关键节点。这些重大项目将带动众多供应链、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还将通过新增就业岗位为“消费”带来新动能。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地方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时,也高度重视产业类项目的建设。以长沙市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为例,本次新开工的产业发展类项目达到170个,总投资733.8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预估投资总量的72%和83%。这些项目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和重要抓手。

北京奥优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地对产业项目以及新质生产力相关项目的高度重视,将有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通过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这些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项目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据了解,在广州市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的重大签约项目中,战略先导产业占比接近三成,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占比更是突破三成。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地方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时,对产业类项目的高度重视。

展望未来,各地在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仍需发力。张玥认为,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朱华雷也表示,各地后续应加强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比如继续出台和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项目等的扶持力度。此外,还应持续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