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奢侈品行业经历漫长挑战,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消费外流加速,消费者更趋理性。高层人事变动频繁,涨价策略失效,代购增长进一步损害品牌价值。未来奢侈品市场需重回价值本质,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回顾2024年,奢侈品行业经历了一段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时期。

  根据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邢微微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透露的数据,2024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8%-20%。这一降幅反映了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加速,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频繁的涨价以及产品创新滞后,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过高溢价产生抵触情绪,转而寻求其他消费品类,如体验性旅游和户外活动等。

  1月29日,LVMH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集团营业收入为847亿欧元,同比下跌2%,但有机增长达到1%。值得注意的是,除日本外的亚洲地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1%降低至28%,有机收入更是降低了11%。尽管第四季度10%的降幅相比第三季度的16%有所减缓,但整体复苏态势依然缓慢。

  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指出,高质量的商品在中国仍然受欢迎,但预计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两年时间。他强调,对中国市场而言,LVMH需要保持更谨慎和冷静的态度。

  雅诗兰黛集团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指出,中国消费者消费情绪的低迷给高端美容行业和集团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集团在市场中的敏捷性下降,在渠道、媒介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趋势。2月4日晚间,雅诗兰黛集团公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业绩报告显示,集团净销售额下滑6%至40.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34亿元),净利润更是亏损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

  这场寒流波及了奢侈品行业的各个品类,消费者心态愈发谨慎敏感。奢侈品品牌意识到,中国市场正在从高速增长时代过渡到一个稳定的新常态。面对这一变化,各大品牌纷纷调整战略、优化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高层人事变动成为2024年奢侈品行业的一大亮点。LVMH集团在年底前宣布了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涉及葡萄酒和烈酒部门Mot Hennessy以及集团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此外,从2024年初开始,LVMH集团旗下的核心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Dior等也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任命了一批新任高管以推动品牌发展。

  开云集团旗下的Gucci也进行了高层管理团队的重要调整,任命了长期在数字化营销领域深耕的Jack Thompson为营销副总裁,并宣布副CEO Stefano Cantino将接替Jean-Franois Palus担任Gucci CEO。然而,Gucci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第三季度收入大跌25%,录得去年以来最大跌幅。开云集团首席执行官Franois-Henri Pinault坦言,整个奢侈品行业正面临着不利的市场环境,对业绩造成了严重影响。

  涨价策略在2024年依然被多个奢侈品牌采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爱马仕、LV和香奈儿等品牌纷纷上调了产品售价,但频繁的涨价导致消费者不再认同这样的价格上涨。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奢侈品价格翻倍的趋势已达极限,销量大幅减少,全球奢侈品消费者数量也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进一步加剧。《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价差是驱动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前往海外购物的主要原因。代购的增长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02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代购销售额整体增长约5%。然而,代购的兴起进一步损害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营收潜力和品牌价值。

  面对挑战,奢侈品牌开始重回价值本质。贝恩预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可能维持持平态势,但长期来看,中国仍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奢侈品消费群体,行业对未来增长仍抱有信心。各大品牌纷纷通过发布重要时装秀、举办互动体验展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挑剔的需求。

  此外,中国设计师品牌也抓住了机会,赢得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青睐。布鲁诺分析指出,基于中国消费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奢侈品市场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从长期来看,无论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等都将为奢侈品品牌带来巨大的机会。

  2024年对奢侈品行业而言是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一年。高层人士的变动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战略方向,而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则促使品牌不断创新发展。虽然过去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但未来奢侈品市场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奢侈品行业资讯查看奢侈品品牌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