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24年底,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5.4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固收类产品表现亮眼,成为增长核心。券商加速布局公募赛道,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等方式拓展业务边界。

近日,最新的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数据已经揭晓,为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截至2024年底,券商私募资管产品的总规模达到了5.4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4%。同时,2024年全年券商新设立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也实现了近20%的同比增长。无论是从存量规模还是年度新设规模来看,都彰显了券商私募资管业务的强劲增长态势。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然对此表示,券商资管业务在2024年展现出了极强的业绩韧性,成为行业中的亮点之一。部分券商更是加快了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或公募资格的步伐,以期在资管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固收类产品引领增长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券商私募资管规模具体为54656.87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1611.02亿元,增幅达到3.04%。从产品备案通过情况来看,2024年全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的设立规模高达3624.96亿元,同比增长19.85%,进一步凸显了券商私募资管业务的稳健发展。

具体来看,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达到了28952.92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了3025.41亿元,增幅为11.67%,占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的比例也上升至52.97%。这一数据反映了券商资管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的显著成效。相比之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则有所下降,降幅为5.22%,占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的比例也相应下降。

在产品结构方面,固收类产品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024年末,固收类产品的规模达到了45227.3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533.44亿元,增幅为5.93%,占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的比例也攀升至82.75%。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以及固收类产品因其稳定性和专业性而日渐成为券商资管的核心产品。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下降,导致更多资金流向了安全性更高、收益相对稳定的固收类产品。同时,券商资管业务结构也在加速优化,固收类产品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此外,去年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固收类产品。

与此同时,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以及期货与衍生品类产品的规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混合类产品规模下滑9.65%,权益类产品规模下滑8.29%,期货与衍生品类产品规模下滑6.22%。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赛道

从行业格局来看,券商私募资管产品管理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分化态势。截至2024年末,券商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为569.34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为207.11亿元。其中,管理规模大于2000亿元的券商有7家,而管理规模在30亿元以内的券商则有19家。

随着资管业务的发展潜力日益显现,券商正积极加码资管业务布局,优化业务结构。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等方式,券商正加速进军公募赛道,拓展资管业务的边界。例如,国信证券的子公司国信资管已经领取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进军证券资产管理领域。西部证券也披露了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计划。此外,广发资管、光证资管、国金资管等资管公司也正在排队申请公募牌照。

卜益力表示,券商纷纷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来拓展公募资管业务的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有助于券商资管业务的协调发展、提升竞争力,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成熟化发展。

在资管业务领域,不少券商也在积极打造特色化优势。例如,申万宏源资管业务围绕强化“固收类”和“权益类、衍生品类”的双轮驱动模式,夯实投研、渠道和合规风控等运营支持的三大支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西南证券资管业务则将“特色化、子公司化、公募化”作为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专业化、平台化的投研体系。万和证券则表示,公司资管业务将以资产证券化为特色优势,围绕固定收益等标准化投资积极拓展公募REITs业务,发展固收+、FOF及另类投资等特色资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