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起草《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规范管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记者黄盛)为深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管理规范,并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携手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起草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并于近日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宝贵意见。

《通知》内容详实,从三个核心维度——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提出了共计21条具体举措。这些举措不仅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还着重强调了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以及确保市场机构平稳过渡等关键内容,旨在全方位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央行等部门指出,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众多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及第三方公司纷纷搭建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为供应链金融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其中,部分核心企业通过系统开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有效促进了供应链上企业的应收账款确权、结转及融资,广受中小企业欢迎。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风险,如监管缺失、信用过度扩张、信息系统设立标准缺失等。为此,央行等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此政策文件,旨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此表示,《通知》的出台将显著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和可获得性。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担忧,使其更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进而构建更加透明、可靠的信用评估体系。此外,《通知》还将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交易安全性,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田利辉还建议,央行等部门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的同时,应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如建立全国性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或数据库,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加强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此外,各部门还需强化协作,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健康发展。

对于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而言,田利辉认为,应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供应链金融政策和市场动态。同时,开展技术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此外,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在保护企业隐私的前提下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提供培训和支持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理解和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业内人士也指出,《通知》拟重点聚焦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提出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缓解融资难题、降低成本、提升资金效率、增强供应链稳定性,从而保障中小企业利益,助力其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网,图片链接及图片alt属性已保留,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