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我国董责险市场快速增长,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2024年董责险市场投保公司数量大幅增加,法律政策推动和市场环境变化是关键因素。制造业领跑投保领域,保费费率持续下降,赔付情况上升,董责险在企业风险防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董责险(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市场展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成为企业风险管理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

2024年标志着董责险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团队与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购买董责险计划,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34%。其中,234家公司在2024年首次披露购买计划,凸显了董责险从相对边缘化的保险产品转变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的趋势,为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履职后盾。

大童保险服务的风险管理专家程小儒指出,董责险需求的激增源于多方面因素,尤其是法律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2024年7月,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董责险制度,并要求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报告责任保险的相关情况。这一变革显著增强了董监高的职业责任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采用风险管理策略。

此外,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环境和频发的虚假陈述诉讼也进一步刺激了董责险的投保需求。例如,康美药业案等标志性事件,使企业高管职业责任风险备受瞩目,直接加速了董责险的普及。

从行业分布来看,《报告》显示,制造业在董责险投保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相关公司投保数量最多。这反映出科技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和房地产业的投保渗透率分别达到39%和43%,进一步证明了高风险行业对董责险的迫切需求。

在保费和费率方面,2024年的数据呈现出新的变化。《报告》指出,董责险的平均费率持续下降,2024年第四季度其简单平均费率已降至不足千分之五,实际费率可能更低。这一趋势主要归因于市场承保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理赔报告的滞后性所导致的费率调整。然而,业内人士也担忧费率降低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定价和赔付能力构成挑战。

在赔付情况方面,华泰财险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董责险的理赔多源于监管调查或问询。部分案件进入投资者维权阶段后,预估赔付金额显著上升。这进一步证明了董责险在企业风险防控中的重要性。程小儒建议,企业应通过专业经纪人进行保险采购和谈判,以确保保单条款能够精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展望未来,董责险市场的本土化仍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市场仍面临保单条款复杂难懂、承保理赔及市场开发人才匮乏等挑战。业内专家呼吁,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完善保单设计,增强其适应性,并加强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

华泰财险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从长远来看,董责险作为企业实现风险减量的金融工具,将持续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董责险在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补偿保障。因此,预计董责险在国内的投保率将持续攀升。

xxx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