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稳中求进:改革推进与市场稳定并重
AI导读:
本文阐述了资本市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如何把握稳和进的关系,强调了稳定市场的重要性,介绍了金融监管部门为维护市场稳定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在资本市场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如何精准把握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道必须解答的课题。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阐述资本市场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时,着重强调了“稳中求进”的战略导向。他提出,改革步伐需稳健,要在稳定中寻求进步,以进步促进稳定,同时,还需强化风险防控、深化监管服务,以促进资本市场规模合理增长和结构质量的持续优化,为经济的稳步复苏提供坚实支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亦指出,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关键在于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宏观政策能够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同时,他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改革促进稳定,是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与市场自身发展的双赢之策。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外部风险与内部因素相互交织。因此,加强逆周期调节,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是稳定市场的关键所在。吴清明确表示,防风险是首要任务,各项政策需精准把握时机、力度和效果,以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股市的平稳发展。
申万宏源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龚芳强调,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是提振投资者信心、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中长期制度机制改革的重要基石。她指出,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是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前行的三大支柱,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市场的稳定。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证监会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转融券业务、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监管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强化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的联动监测监管上,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综合研判和应对,特别是要强化对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非法牟利的行为,以确保市场的健康运行。
为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金融监管部门正合力推出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政策工具。例如,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为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供了体系化安排。同时,证监会还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推动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此外,证监会还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这些稳市政策在维护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吴清也表示,将与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更好地发挥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丰富稳市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政策储备。
田轩建议,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股市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他强调,要特别注重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和创新型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通过扩大开放和深化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稳定外贸和外资。
在稳定中寻求进步,以进步巩固稳定。吴清指出,要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和典型案例落地生根。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应聚焦长远发展,通过持续推进改革、优化投资者结构和完善直接融资机制,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吸引力,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市场稳定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积极推进以投融资综合改革为重点的一揽子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深化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政策安排等。同时,也在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优化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科创企业,强化科创债与机构投资者作用,出台新质生产力企业认定标准,构建科学评估与风控体系,全面推行“两强两严”的监管新模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