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因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被立案调查
AI导读:
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美国谷歌公司已被依法立案调查。此次调查或与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业务有关,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2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重要消息,指出美国谷歌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立案调查。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谷歌公司,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巨头,其总市值已突破2.3万亿美元大关。然而,近年来,谷歌却频繁陷入“垄断争议”的漩涡,受到了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严密调查。据统计,这些主要司法辖区对谷歌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已超过28次,提起的私人民事诉讼更是高达40余起。这些案件广泛涉及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搜索引擎、广告技术等核心业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谷歌公司的搜索业务违反了美国的《谢尔曼法》,这标志着自1998年微软公司反垄断案以来,美国政府发起的最大规模反垄断案件正式尘埃落定。同年11月,美国司法部进一步向法院提议拆分谷歌公司的浏览器业务,司法部长加兰更是将此举誉为美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强调谷歌已从当年的创新先锋蜕变为互联网领域的垄断守门人。
自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搜索市场以来,其在华业务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向中国手机厂商提供安卓移动操作系统方面。此次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市场普遍猜测与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业务密切相关。
当前,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呈现出谷歌安卓系统与苹果公司iOS系统双雄争霸的格局。其中,iOS系统作为闭源操作系统,仅限于苹果公司自用;而安卓系统则凭借开源特性,通过免费授权许可模式,吸引了众多手机等移动设备厂商加入。自2012年以来,安卓系统一直稳坐全球第一大移动操作系统的宝座,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约70%的智能手机由中国手机厂商生产制造,而这些手机大多依赖于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
然而,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业内诟病,被指为“假开源、真垄断”。谷歌利用其在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支配地位,在技术和商业层面对中国手机厂商施加了诸多限制和约束,如通过与软硬件厂商、海外通信运营商等签订一系列协议,设置反分裂义务,严格限制开发安卓分支操作系统,要求预装全套谷歌应用程序等。这些限制措施与谷歌的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等产品服务相互配合,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商业生态,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还严重排除了相关市场的竞争,阻碍了行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移动智能手机市场结构逐渐固化,多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移动操作系统和国产手机品牌逐渐淡出市场,智能手机产业的创新动力明显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均曾对谷歌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行为展开过调查,并先后作出了处罚决定。然而,从公开的执法文书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并未涉及中国市场。韩国、印度等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均将相关地域市场界定为国别市场,而欧盟则界定为全球市场(中国除外)。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境外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的排除、限制影响,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同样具有管辖权。因此,此次对谷歌开展反垄断执法,不仅符合国际礼让的基本原则和国际通行的反垄断规则,更是于法有据的专业执法行为。
操作系统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基石,在人工智能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移动互联网商业生态的加速演变和重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政务服务、教育医疗、银行金融、交通运输、生活保障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积极借鉴欧盟等域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经验,加强对跨国垄断行为的监管执法,推动谷歌公司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做法,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还能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为产业创新发展和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